要用水,一座城市一座城市攔截才導致下游完全斷水,這在古代大概是無法想象的。
在古代黃河下游斷流只有一種可能,特大旱災。
17本作者玄北提醒您盤點歷史謊言,從朱棣吃豬粑粑開始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一張黑白照片,干涸出現巨大裂縫的河道。
也正是因為這次黃河斷水,國家大力治理黃河,現在上游植樹造林,下游束水沖沙
三門峽大壩寬闊水面、小浪底大壩那黑烏烏的泥沙聲勢浩大直沖上天。
李世民驚嘆不已,“這等工程我大唐何時能辦到”
三門峽,那是三門峽,就在伏牛山腳,李世民可是在這里打過仗,自然知道三門峽的兇險。
尋常船只到這里就得下船,改行陸路,船到三門峽不是熟悉地形的老舵手根本無法通過。
多年治理黃河已經有了成效,不說上游增加了多少綠化面積,就說下游近些年大家是不是有聽說黃河水清了的話
是出圣人了嗎
當然不是,是我們貫徹了大大的話,“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好了,本期就到這里,本期開頭提到了商,那么下期我們說說比商地位高一些的工,今日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
“啥子黃河,跟我們大漢好像沒關系”劉邦扣了扣鼻孔,還是先解決異姓王造反一事。
天音提前告知未來,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匆忙起事準備的不充分,壞事是幾個被天音點名的聯合起來了。
“這不是欺負乃大公”
朝廷要出兵討伐叛軍了,派誰去是個問題。
最好人選當然是韓信,可最好不代表就是最合適。
劉邦怕他前腳讓韓信領兵,后腳人就帶兵反了
也不敢托付給其他人,他花甲老人了,怕再發生點波折。
這叛亂得劉家人自己去平定。
戚夫人得知劉邦要出兵平叛,立刻慌了,皇帝都多大歲數了,說得難聽點半只腳踏進棺材了,讓一個老人去戰場這不是開玩笑嗎
她和兒子一生榮辱可是都寄托在皇帝身上,皇帝好,她和兒子才能有好日子。
戚夫人可不認為自己能在呂皇后手下能討到好日子。
“朝廷就沒有其他可以領兵的將士了嗎”戚夫人惶惶不安,“非得陛下您親自出馬”
劉邦拍了拍愛妾的手,安撫她,“朕只是去前線監軍,又不是親自上戰場,不會有危險。”
“既然沒危險,為何不讓太子前去”戚夫人脫口而出。
說完后越想越有道理,“陛下,太子是要繼承皇位的,您都說這次沒什么危險,是不是應該派太子前去,他總要擔負起大漢帝國,正好也可以讓陛下和朝臣見識一下我們大漢的繼承人”
劉邦“”
劉邦沉默不語。
戚夫人知道他心動了。
又乘勝追擊道“皇后娘娘為了太子,將商山四皓四位賢人都請來了,想來對太子的能力
非常有信心,陛下,您吶,也該讓孩子們為您出出力了,若是太子表現很好,妾身就心服口服,往后再也不提讓如意做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