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的南京道東南區域和北宋河北路東北角的地形地貌差不多,水網遍布、沼澤滿地、人口稀少,既沒有經濟價值也沒有戰略意義。所以兩國也都沒有建造大規模的城市和軍寨,更沒有布置重兵。
只要讓這一萬新軍到了海河口那就不是輕騎兵了,有了充足的彈藥裝備,他們立刻就是全裝滿員的攻堅部隊,碰見誰滅誰,可以順著驛道殺回析津府,假如遼國在南京道真有那么多常備軍隊的話。
另外還有一件事兒苗魁不得不佩服開國侯的眼光長遠,從一年多前就開始算計朝廷里那些人。他們可以不顧一位駙馬都尉的死活,也能不管三萬新軍,但絕不敢明目張膽的放著皇子趙傭不救。
一旦六皇子進了析津府,神宗皇帝立刻就得急眼,王安石、司馬光敢說一個不字馬上人頭落地,種鄂和李憲或者章桀都必須全力北上,
而此時李憲為何能官復原職也能解釋通了,合算皇帝也沒閑著,他和開國侯一內一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李憲作為內官誰的話都可以不聽,唯獨不敢對皇帝的命令置若罔聞,否則即便打勝了依舊是個死,且沒人會為他叫半聲屈。
“末將去海河口之前也可以先攻打城池,絕不誤事!”想明白了這一切,苗魁覺得自己身上的任務確實挺重,但要是能再重一點豈不更美。
“……本官聽王大說有件事要稟報,要不我先去聽聽她如何講再說你的事兒?”
洪濤真是不太理解苗魁這樣的職業軍人思想深處的執念,也包括王韶。你說打個仗有什么可搶的,換做自己啥任務不給才高興呢。對付他們沒法說服,只能也玩不要臉。
“呃……末將這就去安排海河口之行,告退……”一聽王大有話要講,苗魁的老臉就有些發紅。計劃好的步驟差點因為自己一時疏忽給毀了,這要讓開國侯知道肯定沒好果子吃,趕緊溜吧。
“賤骨頭,好好說不成非逼著本官也不要臉!”看著苗魁落荒而逃的背影,洪濤嘴上還在罵,可心里卻為他的將來擔憂。
其實干這個活兒最好的人選不是苗魁,而是王大。在隨機應變方面苗魁還有差距,他更適合堅守城頭死戰不退。這一點當年死守烏鞘嶺是就體現得淋漓盡致,面對上萬西夏軍隊的狂攻他半步都沒縮。
但要是把這份功勞給了王大,苗魁和六皇子沒啥過命的交情了。不出意外還好,一旦六皇子無法順利登基,他就是跟著自己背黑鍋的不二人選。
想有過命交情那就得一起戰斗,只要他能把趙傭接到析津府,以后不管如何變化,趙傭好歹也會顧著這份情誼在關鍵時刻替他爭取爭取。不能繼續領兵作戰,去地方上當個閑職也不至于太悲慘。
讓一位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將領流血又流淚是犯罪,自己決不能假裝看不見,但也只能做到這個份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