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寫醫書?”沒錯,還就是王十八寫的,不是日記,而是醫學書籍。上面記錄了每種病的治療方式,很顯然不是第一冊,前面肯定還有。
“爹爹不是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孩兒覺得寫下來之后能讓別人看得更分明,也省得孩兒每日總要重復同樣的話……”
王十八點了點頭,伸手接過書,當著洪濤的面兒又開始低頭翻閱。看樣子是在校對,有她覺得語句不合適、不通順、不詳盡的地方就用筆在下面劃道線,再拿個小紙條夾在書頁里做記號。
“……哎呀,這事兒怪爹爹忘了,來,你記下,長江學院還缺個醫學系,今年來不及了,從明年開始招生吧。”
洪濤有點明白了,王十八寫書不是為了出版,而是要當教材用。她的性格很怪,不愿意教授徒弟,并不是怕手藝外傳,而是舍不得時間。
除了治病之外,她就愿意縮在涼王府后苑的小院子里琢磨新療法、新病癥,一待就是一天,不叫都不知道吃飯。
淺予齋的徒弟都是洪濤塞進去的,她又不能不教,干脆弄個教材出來讓他們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問,這樣就能省下不少授課時間。
但洪濤真沒法慣著她,不愿意教也得教,不光要教還得多教。靠在淺予齋里教總共也帶不了幾個徒弟,到了長江學院,一期最少也得幾十人。以淺予齋女神醫的名號,說不得能破百。
“孩兒沒時間!”王十八終于肯抬頭了,可惜很不給面子。
“沒時間也得擠出時間來,你看啊,以后促進社就不是為父一個人說了算啦,再也不能給你弄那么多藥、那么多器具和試驗材料。如果你不自己爭取,連做試驗的錢都沒有。你看看她們的德性,誰不想把更多經費摟到自己的部門,頂多給你點殘羹剩飯,為的還是她們有病了好找你醫治。所以爹爹給你想了個辦法,教育發展委員會改為教育醫療發展委員會,你去當委員,這樣就能和代表大會爭取更多經費了。”
怎么對付王十八,洪濤已經總結出經驗了。說別的都沒用,她也不說反對也不說同意,就那么低著頭不出聲,然后該干啥干啥,和沒聽見一樣。只有在醫療問題上下手,才能真正讓她重視。
“……讓十七哥當委員,我去看病掙錢!”王十八歪著頭想了想,覺得不劃算,又拒絕了。
“成吧……大家繼續開會!剛才我和十八說的話,不僅僅牽扯到一個部門,而是所有部門。以后花錢要先有預算,不能想起什么就花什么。對了,再加上一個部門,全國預算委員會,各黨部也要有同樣的設置,不見得常設,可以身兼多職。”
計謀沒得逞,洪濤也不惱怒,他在王十八身上吃的憋數不勝數,要是次次生氣早就氣死了。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權當沒這個女兒,該干啥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