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看官服,只需看看臉,大概就能分辨出新舊兩派官員。凡是年紀小的必須是新派,像高翠峰、許東來這樣膚色黑不溜秋的,基本也是新派。
中央政府的改革基本已經完成了,促進社占據了朝堂里的三分之一左右職位,還有四分之一是促進社推薦的工商農學各界人士,剩余的官員依舊由原本大宋朝官擔任。
相對一年前,中央政府官員數量減少的太多了,用十去七八形容也不為過。很長一段時間里,京西和京東的十里長亭都要提前兩天預定,否則想送一送親朋顧舊離京都沒地方坐。
一下子少了這么多實職官員,難不成是有人暗中勾結與新皇帝作對?真是冤枉他們了,這些官員也不想辭官不做,都是實職啊。但不辭也不成,職位都被取消了,啥實職不實職的,根本就沒編制。
非要賴在京城里不走也成,反正朝廷不再發放俸祿,官員的特權也得取消,比如說公租房、車馬補貼啥的。沒了這些收入,大部分京官在開封城里還就待不住,生活成本有點高。
難道說十年苦讀就全白費了?也不盡然。皇帝下詔說以后的京官都要考試,經史子集占一小部分,與本職工作相關的專業技能占大部分。
比如說你想去工部任職,有關煉鐵、開礦、機械制造方面的知識就得過關。也不用太精通,能看懂公文并理解上面說的意思即可。
為了體恤舊臣子,皇帝還特意把金明池讓了出來,在皇家園林里開辟了講學堂,由皇帝親自出面聘請各行業里的頂尖高手來此講學,教材嘛……先借用長江學院的。
沒轍,在這些方面長江學院超前了太多,人家從七八年前就已經著手培養各種專業人才,現在正好派上用場。隨便拿出一個畢業生,就能洋洋灑灑的寫出幾萬言的計劃書,有條理、有數據,內容基本都是務實,虛頭巴腦的廢話很少。
別嫌這些學生年級小,人家還不愿意到開封做京官呢。學業好、有建樹的都去了特區和大型工坊歷練,說是只有那些崗位才能學以致用,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整天在朝廷里玩文書沒意思。
除了工作性質之外,讓學生趨之若鶩的還有待遇和權利。官制改革之后,全國三分之一州縣都獲批仿效特區模式,地方官由當地代表會選舉不再由朝廷認命,薪俸自然也由地方負擔。不光沒低還更高了,而且權利很大,根本不用再去看上司眼色行事。
不對,也不是不用看上司的眼色,而是換了個上司。也不對,不是換了個上司,是換了一堆上司。以前的升遷政績由一個或幾個上司說了算,現在是由本州本府的地方代表會上百人說了算。
怎么說呢,權力大、薪俸高是好事兒,可壓力也隨之加大。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太能挑毛病了,訴求也太廣泛了,任何一個地方照顧不到、做不好,都會被他們好一頓數落。
你還別不樂意聽,想干這份差事就得乖乖聽著,否則人家不批給你資金。沒有他們的同意,地方稅賦里的錢地方官府一分也別想動。
偷偷挪用……做夢吧,現在的稅收已經不往府衙、州衙的金庫里存了,全部進入各地郵局和銀行,能看見的只是一張憑據,半文錢都摸不到手。
和銀行套近乎更別想,這些奸商根本就不和官府一條心,倒是和販夫走卒打得火熱。你找他們談貸款、談投資歡迎,下命令真沒人搭理。
玩硬的?這就不是做夢而是嘬死了。各州各府半點兵權都沒有,手底下就有點捕快衙役,打起來真打不過郵局和銀行的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