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記得,去年的時候,大食人離開之前,就說了以后要早些來,因為京城的冬天太冷了,扛不住。
沒想到和蘭人嘴上沒說,行動上卻是更加積極了。
接到和蘭使臣的信件,康熙自然想到了去年的事兒,頓時笑著道“沒想到他們倒是撞一塊兒了,真是天助我也。”
康熙看不慣倭奴國,只是他作為一國之君,不能表露太明顯,讓面上不好看。和蘭人來得湊巧,再加上他們去年又干了那么一件事,真是仇人相遇了。
這樣一來,倒像是老天派來幫著對付倭奴國使臣的。
當然,康熙也沒用那種讓他們在驛站住隔壁,當鄰居的表面手段,表面上一派平和。
崽崽們在和馨、胤褆和太子等幾個懂事一些的哥哥姐姐的解釋下,也明白了皇阿瑪這么做的原因,但是心里還是好氣,真想讓倭寇滾回去。
南音見崽崽們一直關注倭奴國,還為此生閑氣,便安慰他們道“倭奴國這等國家,最是畏威而不懷德,知小禮而無大義的,典型的小人行徑。對于小人要怎么對付,大家還記得么”
“我記得的姑姑說過,對這種人,你揍他們幾頓,他們就老實了。”
“對就是要教訓他們,讓他們漲漲教訓,知道咱們是不好惹的”
“但也不能隨便出手,師出無名,自己也容易惹一身騷。”
“真好,大家都還記得就好。所以應對這種人,首先要沉住氣,先示威,若是威嚇后還不肯退,那就只需要找準機會,給他一頓好打,讓他身心和靈魂都感到疼痛,才不會來招惹你了。”
對小人,就是不能給太多眼神和態度,免得人家以為你還真瞧得起他了。
“姑姑說的就是,不出手則已,出手就要一擊必殺,既省力又省事兒”胤褆激動地贊同道。
南音笑瞇瞇地點頭道“是啊所以大家不必生氣,相信圣上的能力。”
胤褆冷哼了一聲,道“皇阿瑪剛平定了三藩之亂,如今正致力于臺灣的事,所以騰不出手來對付他們,且讓他們再得意一陣,待我練出來了,就不會讓皇阿瑪操心倭寇了。”
隨著年紀的增長,胤褆對倭寇的嫌惡是越來越深。
有了這個作動力,胤褆跟著武師傅學的時候,也更加賣力和用心了。
他這個時候放出豪言也不奇怪,在這封建時代,十四五歲就出頭的少年將軍并不稀奇,而胤褆已經十歲了,他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在胤褆的帶動下,其他的崽崽也認真刻苦了許多。
而此時的前朝,和蘭人的到來,就像是一個信號似的,沒多久,各國的使臣紛紛到來,從天津口岸登陸后,就上京城來覲見。
南音出宮的時候,也能感受到京城確實有些萬邦來朝的氣質了。
如今的大街上,還出現了一些異域風情的商品,都是一些使臣順道帶過來售賣的。這個時候一些國家的使臣,本就身兼著牧師、冒險家、商人等多個身份,也不奇怪。
看到這些景象,南音還挺唏噓的,對于近現代的中國人來說,工業革命時期的西方各國船艦停泊在港口的景象,更多的代表著被欺負和被侵略。眼下的情形,倒是讓南音心氣兒稍微平衡了一些。
南音出得宮來,齊格就給她看做好了的紡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