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沅回桂花巷的時候,胡娘子已炸好了酥肉丸子,正抱著寧寧在宅門口張望。
待看到姜沅只提了酥糖,不見扎馬的影子時,胡娘子有些失落道“姜大夫,怎就買不到扎馬呢沒有扎馬,咱們可就送不了灶王爺上天了。”
姜沅溫和地笑了笑,對她保證道“你放心,我定然做出兩匹與眾不同的扎馬來,這兩匹馬一定威風凜凜,讓灶王爺騎得又快又好,讓咱們家的灶王爺第一個到達天庭。”
她這樣一說,胡娘子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姜沅手巧,按照那扎鋪伙計所說,果真做出兩匹高頭駿馬,胡娘子一邊看一邊嘆“你怎就做得這么好我看那扎馬鋪子都沒你做的這么好,這馬腿多高,馬臉又長又俊,看著就不像普通的馬,像是那什么日行千里的好馬”
做完扎馬,吃了酥肉丸,新的年節倏忽而至,又轉眼過去。
過了年,姜沅收到一封從興州來的信箋。
這封信很是奇特,只有寥寥數語,言語之中透露著傲慢,說興州的譚醫官要招收醫徒,聽說清遠縣有個女大夫,便給她一個報名學習的機會,信箋后附了一本醫書的名字,為女科病論。
姜沅沒有急著回復信箋。
那信箋所附的書她已有一部,是參加行會時那位劉大夫送與她的,只是她還未來得及讀。
她連看了幾個晚上,將醫書上所闡述的女科病種,病因,及診斷方法細細看過一遍,深覺敬仰佩服。
這位譚醫官精于女科疾病,為當世之能醫,實在無出其右者,之后,姜沅翻閱著她的醫論,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她忽然明白,醫術浩瀚,而她應該有所精專,深入鉆研,才能更上一步。
想清了這一點,姜沅安排好劉行掌管保和堂的事務,帶上胡娘子與寧寧,趕在桃花初綻的時節,出發去了興州。
杏林醫署在興州,距離甘州有上千里,但距離京都,卻只有幾百里路程。
一路走走停停十多日,趕在桃花燦爛時,她們到了興州。
興州常年溫暖如春,境內奇山俊峰環繞,民風淳樸,不過,除了名聲在外的杏林醫署,還偶有匪亂發生。
但是,那些匪亂只在興州的邊境群山之處,而興州城內,是十分繁華富庶的。
杏林醫署坐落在興州城的保寧坊,距離興州府衙不到一里路,周邊不遠處還有繁華的長街商鋪。
不過,雖位于繁華重地,地皮價貴,杏林醫署的面積卻極大。
它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西部為醫署中的醫堂,那里開了個西大門,百姓看病問診都從西邊進入。
而東面作為醫署中的館學,則是另一番景象,除了可以容得下兩輛馬車并排同行的東大門,官學的面積也很疏闊,房屋錯落有致,曲折通幽,鬧中取靜,是醫署的大夫們坐而論醫,教授年輕醫徒課業的地方。
姜沅自東大門進入,拿著那封信箋自報家門。
接待她的是個長了八字胡的中年男子,他細細看過信箋,笑著捋了捋胡須道“原是來投奔譚大夫,那就先報了名,待你見過譚大夫,再說其他。”
姜沅道了謝。
那八字胡看著她,又問道“你是一個人來的,還是帶了隨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