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隊部那邊的大鐘被王會計拉的響徹整個村莊,這意思是他把社員們都召集到大隊部了,讓這邊趕緊辦事。
“小林”老支書問。
林星火點點頭,打了聲呼哨,不多會兒大伙就都聽到了蹄子踏地的聲音。
張主任就看賀慶“不咸屯大隊養了很多匹馬”不過這地方原本就是曾經大地主養馬的山窩子,他們公社現在還叫放馬集呢,有幾匹馬倒也不算太奇怪。
可不是馬馬能有這聲勢
賀慶倒是見過駝鹿拉車,但他上次來的太匆忙,壓根沒能坐上去體驗體驗,這會子聽見了眼都亮了,催著張主任“老張,走走走,給你開開眼”
“這”張主任看著八匹健壯高大的駝鹿拉來的架子車,拉住興頭頭就往車上坐的賀慶,他活到這把年紀,真沒見過能用這種烈性的大家伙拉車的。
“把式呢”趕車的人呢
“哪來那么多疑問”賀慶翻個白眼,催著大家都趕緊坐上車。
頭鹿靈性的打了個響鼻,排成一行的駝鹿就開始慢慢加速,鹿蹄輕快的踏在土路上,竟然穩得很。
鹿車跑起來后,連縮在軍大衣里始終沒吭一聲的兩個小娃都伸出頭來好奇的看,賀慶揉揉他們小腦瓜,給林星火三人介紹坐在頭一輛架子車上的人。
原來這兩個娃娃竟然不只五六歲,大的那個將滿九歲,小的也七歲了,一個是老寧的親孫子,一個是老寧侄子的遺腹子,因為營養跟不上,才長的又瘦又小。老寧就是方才第一個跳下車的老者,他算是第一批被下放到干校農場勞動改造的大干部,獨子也受他牽連被調到西疆最苦的地方戍守,隨后兒媳與兒子劃清界線,還將剛滿三周歲的孫子托人給送到了他身邊侄孫也差不多的情形,但侄子死在南邊邊境后,前侄媳曾寫信討要過這個成了烈士子女的兒子,老寧硬氣的很,寧可從自己嘴里省著養活侄孫,也沒把孩子送回他已經再婚生子的母親身邊去。
他那前侄媳弄到一半撫恤金后就沒再寫過信,倒是前兒媳每年年節還會寄些東西來。
“這個老寧,骨頭硬著呢”張主任笑道“冬里大隊有啥活也能叫他干。”只要多給口糧食讓他養活倆孩子。
這些改造的人中以兩個人為首,一個就是明顯出身軍旅的老寧,另一個是個斯斯文文的老者叫方同儉,方同儉曾是學術權威,家學淵源,在歷史、文物、古文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運動一起就被打倒了,還是輾轉下放到松縣勞改農場后才脫離了每天戴高帽受批判的日子。
這倆人敏銳的很,自從坐上了駝鹿車就不如在拖拉機上緊繃了,尤其是方同儉,他甚至開始有點相信賀慶私底下給他倆說找到“一片桃花源”的夸張言語了。
越往屯子里去,大家的心就越放松,這個屯子建造的太齊整了,竟然有那么些磚瓦房。鹿車沒走途徑大隊部的大路,而是從作坊區外側的小路上繞過去的,張主任遠眺那些架著大煙囪的成規模的房院,抓住賀慶就道“這就是你跟我說的集體作坊”真像老賀說的那樣,不像村里的小作坊,比公社都繁華了。
整體坐落在屯子東北方的田地一眼望不到頭,看得出秋收后已經及時平整翻耕過土地了,趁鹿車拐彎放慢速度,老寧還把著車架俯身撈了一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