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眾官,朝拜禮畢。自有丞相魏征出列,表述朝廷需要開科取士,廣納賢才之意。
這本就是嬴政到達此方天地之前,原身便已經起草完成。
因而隨著魏征話音落下,嬴政表示認同。又有內侍出列,于君王的示意之下,將那詔書宣讀。
只是隨著內侍話音出口,嬴政忽然便意識到,這似乎恰是那西游記中所呈現的內容。
是其中的某一處情節。
所以那唐僧之父陳光蕊,很快便要于此次賢才取士中脫穎而出,同丞相殷開山之女殷溫嬌結為夫婦。而后前往江州赴任,不想卻在赴任途中為人所害,身份遭人頂替
但這一切種種,俱是為了引出那被貶入凡塵的如來座下大弟子,西行取經人,唐僧。
這之中蘊含了唐僧所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三難。
出胎幾殺,滿月拋江,尋親報仇。
凡人種種,掙扎沉淪,朝生暮死,不過是仙神所任意操控和需要經歷的幾番歷練而已。
但這于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帝王而言,恰是其所不能容忍。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縱使是仙神,不為他所用者,又有何存在之必要
因而內侍有關廣納賢才的詔書宣讀完畢,卻并未退下。而是于嬴政的示意之下又取出一份詔書,進行宣讀。
這是一份有關清剿匪患,完善當前律令,以及連坐、檢舉等諸項制度的旨意。
披風沐雨,攻無不克。血盈滿袖,灑之復戰。
當今天子是一位寬和且仁慈的君王。
雖然武德充沛僅憑借著一把破西瓜刀便能夠從城南砍到城北,堪稱大唐立國之初,朝廷上最大的功臣集團。
但修身養性也好刻意表演也罷,又或是被這仙神顯世的世界扭曲和壓抑了本性。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當今的唐皇在很多時候都是很好說話的,律令制度種種同樣寬松。
一掃前朝之苛刻。
可謂是寬緩刑罰,推行仁政,愛民如子。
堪稱是后人理想之君王。
這樣的君王似乎應當以仁慈、德行和誠信等來治理天下。
當然,考慮到當今天子弒兄奪位,在德行上似乎有所不足,為后世子孫開了一個壞頭。
所以還應當有所敬畏。
敬畏天地神明,畏懼鬼神的降罪和索命。
但嬴政并不是李世民,更不會被人言所妥協和裹挾。
世人之想法與意愿如何,對這帝王而言并不重要。
他永遠只走在他認為正確的道路上。
在他之前,無有來者。在他之后,前仆后繼。
這帝王現下所想要建立的,是一個人人如龍,不被仙神插手和控制,甚至能夠屠仙戮神的、絕無僅有的大帝國。
無上仙國。
因而很快便有人發現,唐皇還是那個唐皇,秦王還是那個秦王。
是那個提得動刀的、勢如破竹且銳意進取,能夠僅憑一己之力便壓服諸多驕兵悍將,讓所有人都按照他的意念和意愿而行的大唐皇帝陛下。
所以皇帝陛下這是不裝了,攤牌了,準備磨刀霍霍了嗎
就是不知這一次,皇帝陛下手中的刀,想要架在誰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