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然而李信的話語雖然停止,可是個中想要表達的意思,卻是再明顯不過的落在崔判官眼中。
叫這陰神所接收。
于是那些被推翻、被否定的猜測再度如同野草一般瘋漲,向著崔判官的腦海與思維侵蝕。
但這又怎么可能
縱使是六合一統號令天下,差點建立萬世不滅王朝的帝王這可不是那八百年前。
不是那屬于秦皇的時代。
更不必說那佛門的度化之法,強橫霸道,經由這位有大恒心大毅力的地藏菩薩應對與施展。縱使嬴政有著那么二三底牌,難道以為單憑其心性之堅定,又或者那手中長劍,便足以
崔判官忽然想到了森羅殿中的種種,想到了那驚才絕艷的劍光。想到了那尚且存留在森羅殿內,未曾被拔出的天子劍。
為人所不為,能人所不能。
那本不當屬于此世的帝王,似乎確實具有絕境翻身的實力。
雖然崔判官也好諸位閻君也罷,并不清楚這樣的實力自何而來。但不可否認的是自認高高在上如閻君、如崔判官等,不可避免的對嬴政生出忌憚。
心中那份想要將其徹底鎮壓,卻又不愿意使嬴政被佛門徹底度化,并且為地藏所用的想法不由得愈發錯亂與糾結。
呈現出無端的焦慮與煩躁。
恍若是在水與火中煎熬。
只是崔判官面上,卻并未因此而有過多的情緒露出。只是勾起了唇,而后開口,意味不明的對著李信道
“將軍既然對秦皇有如此信心,那么更應當為其效死才是。本判官所言,將軍以為然否”
李信張口,似是想要說出些什么,反駁些什么。但隨著崔判官話語而落下的,是那細密如網,不知何時開始便已經織就的牢籠。
是以筆論證,崔判官手中判官筆出,對著李信的陰魂而點落。
有早早便被授予的符篆自李信眉心生出,如同有生命力一般扭曲顫動,于崔判官筆下做出更改。
演變成另外的形態。
無聲的怒吼與哀嚎在李信的喉嚨口滾動,便連原本挺立的身軀亦一點點的被壓下。
變得佝僂。
回蕩在李信耳邊,回蕩在這山林中的,是崔判官看似是云淡風輕,卻又恍若是帶著幾分嘲弄的話語。
“區區凡人而已。莫不是以為,成就陰神練成鬼王,便足以與我等平起平坐,相提并論”
回應過崔判官的是李信掌下生出的長槍。
槍如驚雷,于李信那慘白的面色之下,在那彎下的脊梁之間探出。
如游龍,如閃電,如龍蛇。
直取崔判官咽喉。
有冰冷的殺機在那渭水之上沸騰。
衣袂飄飄袍袖被鼓動,有色彩斑斕的蝶在那魚線之間晃動。
仙神的動念之處,整個天象因此而被改變。
有風吹動樹梢,烏云在匯集。
伴隨著隱隱的悶雷生出,無形的壓力在蔓延。
唯有那白衣大士立身之處,一點佛光不滅,大放光明。
無盡光明之中,枉死城內,巨大的地藏法相之下,嬴政那被當作是箭矢的龍淵劍所指,穿云破月而來,正是老僧真身所在。
那恍若是被打磨至完全的無漏金身處。
然而秦廣王、卞城王面上與神色之間的驚駭褪去,很快的,便又換成了一副淡然。
甚至是彼此對視過一眼,隱隱有幾分放松。
以及戒備和警惕。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大明宮內,未及弱冠的晉王李治侍奉在君父面前,不肯離開半步。
唐皇無故病倒、昏迷,雖然此前未曾留下任何話語與安排,但太子監國,又有魏征等為之輔佐,并沒有生出過多的亂象。
雖然這亂象實則早已生出,更波及到這宮廷之內。致使人心惶惶,空氣中彌漫、遍布著不安與緊張的氣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