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綠皮車去琉璃之城,需要大約10個小時。
但搭乘直升機過去只需要2個小時。
直升機飛到琉璃之城上空時,這座城市尚未到宵禁時刻,街道上還點著昏黃的路燈,大大小小的房屋里也透出些許的暖光。
這燈光星星點點的,并不強烈也不耀眼。
可這片區域的外圍,盡是無邊無盡的黑暗,和似乎能吞沒一切的荒蕪。
這樣的寂寥荒野里,唯有這一片或明或暗的燈火,在無聲卻頑強地宣告著這是人類的城市,這是人類可以生存、可以安睡的地方。
凌鹿戴著耳機,從舷窗俯瞰著下面的縹緲燈火,一邊看一邊不住地驚嘆出聲。
但最讓他驚奇的,是直升機掠過某處時,籍著探照燈的燈光,地上突然呈現出一整面“鏡子”
平整、寬闊的鏡面,完整地映出了直升機的輪廓。
他“哇”了一聲,隨后扯了扯坐在自己身邊的厲行洲“先生先生那個,那個,鏡子好大的鏡子”
耳機里傳來厲行洲溫和的聲音“那不是鏡子,是琉璃湖。”
“舊紀年開鑿的人工湖。”
凌鹿呆了兩秒,隨即想起了之前社會與歷史里學過的“琉璃之城”由來
不同于歷史悠久的大地之城,也不同于在舊紀年流金溢彩的黃昏之城,在大災變來臨之前,“琉璃之城”幾乎是一片荒地,除了幾座小型的、不成氣候的內陸湖泊以外,既沒有什么資源,也沒有什么物產。
在舊紀年的最后幾年,由于此地人煙稀少,被一處研究機構租用為實驗用地。
因大災變中資料遺失,該機構的實驗目的已不可考。但當年的實驗花費巨大投入甚多,為妥善安置實驗相關人員,甚至在這片荒地就地建立起一座小鎮,還炸出了一片人工湖。
人工湖的湖水清澈,湖中無魚無水草,湖面平靜無波,在光照之下宛如一面琉璃鏡,藍天白云均可入鏡,故該湖被稱為“琉璃湖”。
而這座比鄰湖畔的荒原小鎮,也就得名“琉璃鎮”。
理論上,像這種臨時建成的小鎮,在實驗項目結束之后就會漸漸被廢棄,或者被改造為一個“荒野求生”的景點。
但大災變的到來改變了一切。
人口稀疏的荒原小鎮,不像大城市那樣散發著“厚重的人類氣息”,也就不像大城市那樣吸引污染物,反倒相對安全一些。
所以在大災變初期,許多從附近大城市里逃生的幸存者就近躲到這座小鎮,在此地艱難茍活。
這時,那片“一條魚都沒有”的琉璃湖,反倒顯得格外重要了
沒有魚,就不用擔心在取水的時候,里面會突然冒出一只有著猙獰獠牙的污染物。
至于沒有魚是不是因為水質有異,這湖里的水到底不能飲用在哪怕是毒藥都有人會喝下去止渴的時期,誰還會關心這個問題
于是在很長
一段時間,琉璃湖成了此地最重要的取水點,附近零零散散地住了越來越多的人。
一直到三十年前,第三區的政府將最后一座主城定在了這個位置,修建了防御墻,清除了主城內的污染物,“琉璃鎮”才正式成為琉璃之城”。
不過,由于先天不足,和另兩座主城相比,琉璃之城一直人口稀少,也沒什么特色工業,很多時候都是靠著大地之城的救濟才能勉強支撐。
直到厲行洲領著軍隊,以“衛星城加前哨站”的方式,將琉璃之城的區域往外推了兩倍,還把舊紀年的諸多廢棄小城鎮囊入其中。
此時的琉璃之城,在奔流不息的碎月河上重啟了荒廢已久的水電站,帶動了原有的紡織工廠;又在連成一線的天然湖泊群上嘗試著人工養殖,建成了大片大片的養魚場。
不止如此,隨著水中污染物被徹底清剿、跨河鐵路橋恢復通行,琉璃之城打通了與第四區之間的交通往來,成為了第三區與第四區之間貨物運輸最重要的關口。
自此,這座城市徹底不再需要救濟,頑強不息地運轉起來,獨立養活了自己的居民。
凌鹿兩手按著耳機,對著耳麥結結巴巴地說出了“琉璃之城”的名稱由來,接著便滿含期待地看著厲行洲。
厲行洲揉了揉他的腦袋“嗯,記得不錯,學得很認真了。”
凌鹿意滿心足地笑了,側過頭去繼續看著窗外的點點燈光。
耳機里,繼續傳來厲行洲的聲音“琉璃湖確實很美如果有時間,我們一起去湖邊看看。”
凌鹿笑得更歡了,眼睛都變成了彎彎的兩條縫。
他絲毫沒有注意到,就在他們對面,此次隨著厲行洲出行的副官林中尉,已經是一臉“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么我都看到了什么”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