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賈家個個兒子怕老子,老子大部分時候打壓式的教育理念,林家是不同的風格。
縱使再忙,賈敏和林如海都會抽空給兩個孩子啟蒙,而林如海在家的時候,一般在書房工作也會把林筠薅進去,遇到些問題可以隨口說幾句,從小培養小孩子的意識,又或者讓林筠自己翻書,不會的問他。孩子畢竟還小,就算是有問題,林如海一心兩用,一邊解疑一邊處理工作還是沒有問題的。
至少這段時間以來,都是這樣。
許久沒聽見林筠的動靜,林如海朝筠哥兒那邊瞧了眼,只見筠哥兒坐在地毯上,許久也不曾往下翻,爪子很是疑惑的在腦袋上磨蹭。
林如海很是詫異,往常碰到疑難點,或者不認識的字,林筠也是直接來問他,不會自己一個人撓頭。
林如海放下文書,起身走到了林筠身后,彎腰一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
這是孝經里的內容。
林如海順勢坐下,把筠哥兒抱在自己腿上,一手環著筠哥兒一手翻看書頁,“可是哪部分不甚理解”
筠哥兒幽幽盯著林如海,“爹,您走路沒聲的嗎”
突然出聲很嚇人的好伐
“那是你自己太沉浸其中。說吧,你怎么理解這幾句的。”
這是臨時校考了。
林筠只是歇了一兩秒,組織了一下語言,就流暢道“孝是德行的根本來光耀父母”
可見,林筠是能夠理解孝經的內容的,林如海越聽越滿意,這孩子,果真是讀書的料
不過也疑惑,“這不是都明白嗎又緣何愁眉苦展”
林筠只是低垂著頭,糾結了好半晌,才抬頭,“爹,那你不許和母親說。”
林如海一愣,“這么嚴重”
林筠小大人一般深沉一嘆,“爹啊,其實問題在你啊。”
林如海
“若不是你娶了母親,又納了姨娘,我也不會糾結了。”
林如海
姨娘是你母親給做主納的,啊不是,這關娶妻納妾什么事兒不是在說孝經嗎
林筠渾然不知林如海的滿頭問號,繼續道,“爹你看啊,母親是我嫡母,可是姨娘才是我生母,縱然我以后名揚后世,光耀父母,我也無法喚姨娘一聲娘親,又何談光耀孝順嫡母是孝,可生母這里,又如何孝”
像是沒看到林如海驟變的臉色,林筠有些疑惑地摳了摳腦袋,繼續真誠發問,“我們家是講規矩的人家,這是不是說明此為常態,既然如此,那這究竟是讓不讓人孝順呢”
林如海深深打量著他腿上的兒子,當事人還一臉無辜,眼里帶著真切的疑問,渴望著答案,天真,懵懂,卻帶著不自知的破壞力。
這是他的孩子,一株還未經風霜的,嶄新的,讓他突然無法確定品種的幼苗。
林如海正對林筠懵懂的雙眼,眼里是林筠這個剛剛為人的竹子,看不懂的復雜,林如海甚至沒有去打擊一個孩子,揚名后世的難度有多大,并非一個三歲稚子該考慮的問題,只是道“真要與你說清,也過于復雜,我且簡單與你說一下。”真要說起來,光是一個宗法禮制就夠說的了。
“你母親并未瞞著你方姨娘是你生母,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