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
胤俄還眼饞過蒙古豐富的羊毛脂資源,幻想過用低廉的價格收購蒙古人根本不要的羊毛再加工生產脂膏。
而現在看來,幻想也有照進現實的一天,也有實現的時候。
貴妃告訴過胤俄,他的福晉已經定了是蒙古貴女,他未來將與蒙古阿巴亥部聯姻。
從那時起,哪怕拋開羊毛脂這個大有可為的生意不提,胤俄也生出了跟蒙古做生意的心思。
也許其他皇子巴不得離蒙古遠一點,不愿意跟蒙古人走得太近,避諱在康熙眼中跟蒙古關系密切,但胤俄完全沒有這層顧忌。
是,康熙一直在防備蒙古,從先帝還在位時,大清就一直有意削弱蒙古、拉遠與蒙古的距離,這一點從先帝與康熙的后宮中蒙古女人不再獨霸,漸漸泯于眾人可以看得出來。
如果存有奪嫡之心,如果有問鼎天下的野心,那確實應該離蒙古遠一點,但胤俄偏偏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要大張旗鼓地跟蒙古拉近關系。
這是他自保的手段,親近蒙古能證明他沒有奪嫡的野心,代表著他主動放棄了爭奪皇位的資格。
說回跟蒙古做生意,無非就是將商品銷售到蒙古,賺蒙古人的錢;又或者反過來,把蒙古草原上的資源產品加工成商品,就地銷售給蒙古人或者銷售到關內賺滿人和漢人的錢。
大清立國以來,在明面上跟蒙古的關系一直都很友好和諧。來往蒙古的商隊絡繹不絕,把商品銷售到蒙古草原上的生意自大清入關以來就沒有斷絕過,做這項生意的人很多,八成都是背后有宗親勛貴當靠山。
沒辦法,草原上物資短缺,什么貨物運過去都好賣。蒙古巨大的需求量,早就使得商品出口蒙古成了一個門檻極低,且交易量極為龐大的成熟市場。
在這樣蛋糕已經快要分完了的市場中,新人想要闖出一片天,從老人手中奪食打拼出自己的份額是很難的,免不了跟其他商家起沖突,觸及他人的利益,搞不好就會得罪商家幕后等著分錢的宗親勛貴。
就算胤俄和九阿哥合伙,兩人都是皇子有一定的分量,也不能以勢壓人強行爭奪市場份額。那些脾氣驕矜膽大的宗親勛貴也不是好惹的,他們要是擰成一條繩,聚集的勢力可不容小覷。
出口蒙古的生意競爭太大,已經卷到了極致,利潤雖然不低,但往里擠顯然不太理智。
胤俄不打算往里橫插一腳,他的想法是開辟新的市場,利用現代知識,利用當前時代還沒有的技術反過來將草原上的產品資源加工成商品,在這全新的領域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得益于阿巴亥部的姻親關系,胤俄能直接與蒙古部落取得聯系,不給中間商賺差價的機會。等這項聯姻徹底落實,草原上的豐富資源胤俄唾手可得。
草原上都是游牧文明,確實沒有農耕文明的中原產出種類豐富。但蒙古地大物博,真要找的話產出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