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令謝知秋格外驚訝的是,這里的書籍,她竟大多沒見過,極有可能是孤本,且其中竟有不少是竹簡,一看便知年代久遠。
要知道她自幼嗜書,有名門謝家背后的百年藏書做支撐,又曾赴白原書院讀書四年,在書籍方面,她是有一定自信的。
謝知秋心里驚訝,但表面并未顯露,反而從容地摸了摸書皮,對五谷道“確實都在這里了,多謝你,你去歇著吧。”
“少爺對我還謝什么”
五谷一笑。
他看著那些書,略有遲疑“不過”
謝知秋問“不過什么”
五谷道“現在邵學諭病逝,葉公子宋公子都下山了,光憑少爺一個人守著這堆書”
他面上欲言欲止,但說到一半,最終沒有說下去,只搖搖頭,改笑道“沒什么,少爺先好好休息吧。”
言罷,他走了出去。謝知秋盯著他的背影。
這些日子,謝知秋也差不多摸透了五谷的性子。
這小廝尖眉細眼,相貌平平,但做事很快,乍一看是個沒什么特色的普通人。
但實際上,他不該說的話一句不說,不該問的事一句不問,平時明明會和“蕭尋初”開玩笑打趣,像關系大大咧咧的主仆,可謝知秋觀察下來,卻發現他絕不會真的說出任何一句冒犯蕭尋初的話,無論吩咐他什么,他都會盡快盡善地完成,在大事上口風也很緊,恐怕實際長了七巧玲瓏心,是個相當聰明的人。
用這樣的人,平時應當會相當舒服。
只要他真的站在自己這邊。
謝知秋收回目光,又去看五谷搬來的書。
她是愛書之人,很容易就會被書吸引。
她的手一一撫過書面,粗粗翻了幾本。
這些書她大多未讀過,只淺淺一翻,便發現其中理念高深。
謝知秋其實對這有些興趣,但細讀需要時間,目前只能先擱置。于是她讀幾頁便放下,又換下一本。
這時,她的手定在其中一本線裝簿子上。
只見這書書面破舊,書籍上的線繩都起了毛邊,與其他書想必,它明顯被使用的次數更多,看磨損情況,只怕是其主人日日在讀的。
謝知秋心間一動,隱約覺得自己可能找到了需要的東西,便將它拿起來,翻開
書頁上,熟悉的字跡撲面而來,幾乎一瞬間,便讓謝知秋仿佛回到了十歲那年,每天守在棋室外面等待書信飛入墻中的日子。
這是蕭尋初的字。
她本以為多年不曾來往,當年情感早已稀薄,可這一刻,她才發覺,這段回憶在她內心所占的分量比她想象中要大。
謝知秋微微走了下神,然后眼神一晃,集中精神,去看這本簿子上的字
果不出她所料,這本書,正是蕭尋初本人的手記,記錄了他每日所謂的“鉆研”成果,也就是這些年在外人口中,那些“不務正業”的東西。
了解一個人的生活,還有什么比看他本人的記錄更好呢
她就地坐下,一目十行地閱讀
誰知,這一讀,謝知秋臉上就露出驚訝之色。
她本是想從這手記內容中找到蕭尋初本人生活的蛛絲馬跡,可看著看著,反倒被其中內容所吸引,愈發認真起來。
三日后,謝知秋和蕭尋初如約在月老祠見面。
果然不出謝知秋所料,蕭尋初一說要參拜月老祠,祖母便覺得“她”是有了改變主意的征兆,歡喜地同意了“她”出門的要求。
剩下的就容易了,等進月老祠后,蕭尋初借口想單獨入內參拜,暫且支開雀兒。
而謝知秋則提前喚走月老祠中的修士,兩人獲得了短暫的說話時間。
一見面,蕭尋初就說了他的決定,道“我答應你,我們就按你的想法走吧。”
這并非是一時沖動,亦或是沒有主意下的順手推舟。
蕭尋初仔細思考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