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您以前背過這個嗎我怎么不記得了”
“也沒有特意背。可能以前在書院的時候看過,看著看著就記下來了。”
對方回答時的語氣理所當然,甚至帶著點冷淡的謙遜“我也不能保證完全默對,先寫下來試試罷了,以后有機會再找別本核對。”
對方說得很合理,可五谷看著“少爺”想都不想就下筆的架勢,卻直覺“他”多半只是在謙虛,默寫得這么快,根本就不像是記不清。
五谷唯有傻傻站在旁邊,眼看著少爺全憑記憶默完了一整本中庸,少爺自己還沒覺得哪里有問題的樣子。
又一日,五谷搬了一大堆書上山。
少爺精神上是決定要參加科舉了,但他在復習上的物質水平著實還跟不上。
臨月山草廬里的書是有不少,但少爺原本鉆研的都是一門叫墨什么的學問。
邵學諭是說過這是什么高深的上古絕學,可再厲害的上古絕學,這科舉也不考,所以箭在弦上了,少爺手頭竟少有溫習可讀的書。
萬幸,五谷是個神通廣大的小廝。
他在委婉地從少爺口中打聽了他現在最需要的書后,很湊巧地,五谷迅速就撿到啊不是,是“正好”就在二手書局里找到了這幾本書。
于是他一口氣以一個極低的價格買了下來,甚至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老板,讓老板好心地“附贈”了幾本。
當少爺用疑問的眼神看向他時,五谷立即擺出他平時最為正直可靠的表情,剛正不阿地解釋“真是老板送的,完全沒付錢。許是我平時與人為善、慈悲為懷,又在那書局老板面前表現得真誠懇切,這才打動了對方,有這等好運氣吧。”
謝知秋定定地看了五谷一會兒。
然后,她移開了視線,沒有像之前那樣刨根問底。
在見過蕭將軍和對方的金瘡藥后,謝知秋對五谷的立場大致有了猜測,決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直接去看書了。
五谷見少爺沒有過度追問這些書的來路,松了口氣。
只見少爺將注意放在嶄新的書上,一本一本翻過去,視線長久凝在其中幾本上。
“少爺有興趣”
五谷面上不顯,目光倒是一直瞟去。
少爺輕輕回答“這三本,我沒看過。”
五谷精神一震,立即來了興致,解釋道“少爺若是看過才奇怪,書局老板說他是昨兒才進的新貨。”
說著,五谷立即發揮一個小廝的職業道德,盡責地解釋起來
“先看這兩本,作者乃是畢盛,白原書院有名的先生,據說過去五屆科舉,他曾壓中過兩回考題
“再看這本,作者林大典,當今翰林學士,據說很可能是明年科考的主考官。這書里寫了很多他個人的思想見解,或許就會與明年的考題有關。
“現在全梁城的學子都在瘋搶這幾本書,很難買的萬幸我賄啊不是,萬幸那書局老板是蕭將軍的仰慕者,得知我是將軍府的人,又看我長得面善,這才特意呃,送了我這三本”
五谷這是一本正經地扯謊了,分明是差點漏了嘴,但謝知秋一看他,他又板起臉來,擺出一副嚴肅認真的模樣。
好在謝知秋如今也不會在這方面跟他計較。
她的目光重新落到書上。
數年之前,方朝有位平民,用膠泥制作字印,改昔日雕版印刷為活字印刷,將傳統印刷行業的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
從那以后,方朝的相關行業迅速繁榮,書籍不再是大戶人家家里才有的一字難求的珍品,得入尋常百姓家,使得寒門子弟也有機會以低廉的價格享受到知識的眷顧。
相應的,書籍更新換代的速度也快了許多,幾乎每個月都能有新書問世。
由于科舉是現下寒門子弟最能快速改變自身地位的途徑,且方國提倡教育,讀書人很多,這種與舉業有關的書籍一經面世,總能迅速被渴望金榜題名的學子搶購一空。
若按謝知秋本人的喜好,她對這類書的興致并不算高,但正如小廝所說,既然要參加科舉,只怕還是有必要看看。
她遂拿起一本,翻閱起來。
這時,五谷自以為幫了少爺老大的忙,正自鳴得意。
然而,下一刻,當他看到少爺讀書的樣子,卻一下子被嚇到了,連表情都僵在臉上
只見“少爺”一手持書,一手翻頁,神情凝肅,唯有眼珠晃動。
“他”從左到右看得極快,不過數息即可翻一頁。
五谷這輩子從沒見過誰是這樣看書的,不要說看書的內容了,普通人這樣連看個頁碼都夠嗆吧他不過是在那里站一會兒的功夫,只覺得少爺快把大半本書都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