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那隊伍前方,率領所有新進士的,正是當屆科考的新科狀元郎
狀元御馬向來是梁城的熱鬧活動,只見城中百姓早已夾道相迎,街上人員甚眾、摩肩接踵,歡呼震天,似山鳴海嘯一般。
而當那狀元一現身,滿街人海竟都安靜片刻。
原因無他,今年的狀元郎才剛二十歲,這么年輕本已少見,何況竟如此英俊呢
眾人此前只多知此人是個不肖子,倒沒想到生得這般相貌。
而且,這人一身氣質不知該如何形容,竟如寒月高懸,凌冽如斯,倒有幾分仙人之氣,格外不同,令人難以接近。
卻說眾目睽睽之下,其他進士仍舊按照正常路線、往大相國寺去的時候,這新科狀元竟忽然調轉馬頭,在幾位內侍官陪同下,分出一支隊伍,往東邊街道去了
圍觀百姓們不明所以,便有好事之人,好奇地一道跟上。
不久,這狀元郎竟將馬停在與他八竿子打不著的謝府門前。
正當眾人疑惑駐足之時,只見這狀元郎翻身下馬
謝知秋面容冷淡,長袍云翻,姿態利落瀟灑,這下馬動作她練了許久,如今已爐火純青,如真正的將領般干凈漂亮。
目睹此景,周圍人竟不由發出驚呼聲。
不知是哪個來看熱鬧的年輕女子脫口道了一句“好俊”,引得一眾民間姑娘紛紛附和。
有人回過神來,道“畢竟是將軍之子嘛,馬當然騎得好了與其他書生相比,果然不同”
這時,謝知秋倒不知路人議論。
她身穿狀元袍,緩步走到謝府門前,清冷有禮地問門房道“我應與謝府主人有約,可否請通報謝老爺另外,皇上有一道圣言降下,還請謝家諸位長輩出來聽聽。”
謝家之前只與秦家說了蕭尋初欲與秦皓比試春闈成績,而御馬提親的事,唯有謝老爺一人知曉。
故而那門房見這“蕭尋初”中了狀元,好端端不去御馬行街,反而帶了一批宮官到這里來,人都要嚇傻了。
他哪里見過這種陣仗瞠目結舌地應了聲“好”,連忙奔進府中。
不久,謝家老爺、夫人相攜而來,連老夫人都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被人扶來。
其實,早在金殿唱名響遍全城時,謝家人便得到了蕭尋初高中的消息,原先正亂成一團。
于謝家眾人而言,真是千算萬算,也算不到這個蕭尋初真能奪得魁元,他們壓根沒做過這個準備,當然手忙腳亂。
即使是與“蕭尋初”有約的謝老爺,這會兒頭腦亦是一片空白。
且不說蕭尋初中狀元的概率太小了,他原先并未抱太多期待。即便他真中了,謝老爺也覺得他當時夸下的海口,多半只是說著好聽罷了,沒有指望他真的在御馬行街時繞路過來。
萬萬沒想到,他不但信守承諾真來,陣仗還比之前說得更大
“蕭尋初”領來的那內侍官熟練地往眾人面前一站,手捧一道圣旨,先道“圣上有言,他今日乃應蕭狀元之邀,特來做媒,并非強壓百姓,故聽此旨,在場者皆不必下跪。”
宣完,他才讀圣旨道
“朕膺昊天之眷命,茲聞謝氏女謝知秋,值及笄之年,品貌出眾,秀外慧中。今有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之子蕭尋初,弱冠之齡,品行端重,為狀元之才,其仰慕謝女人品才學,礙于自身名聲不敢宣之于口,便發憤圖強,終得功名以相配,朕聞之動容,故愿成鵲橋之美,親為二人媒妁,盼淑女才子終得良緣,得成一段佳話”
謝老爺本已戰戰兢兢,聽完此旨,哪怕先前有圣言特準不必跪,他腿一軟,還是差點跪下來
在場眾人,唯有謝知秋神情淡淡。
她籌備數月,皆為此日,事到臨頭,反倒不緊張。
她從內侍官手上接過圣旨,雙手捧好,轉向謝老爺。
只見謝知秋身著狀元袍、斜戴朱綢花,卻無比恭敬地對謝老爺行了一禮,朗聲道“晚輩蕭尋初,仰慕謝家大小姐,先前自知難配,如今已痛改前非,遂特來求親,望謝伯父愿意成全”
頃刻間,街上圍觀百姓,一片喧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