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朝天子自打登基以來,權力一直受到種種限制,若是他仔細看了這份卷子,這種話他應當會喜歡聽。
思畢,謝知秋行云流水地寫完,待到日暮時分,安然交卷。
謝知秋這份卷子,不久就被呈到圣上面前。
其實照理來說,殿試的卷子,也是要糊名謄錄,然后經過初評、再審、終審,最后才遞到皇帝面前,讓皇帝確定名次的。
不過,本就是為天子招攬人才,糊名不糊名,原只是一句話的事。
天子本已有打算,果然只是對這卷子匆匆一掃,沒怎么細看,就批下名次。
終于,到放榜當日。
方朝殿試的最終名次,會在這一日,由傳臚官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在崇政殿前高聲唱名,史稱“金殿傳臚”。
寒窗苦讀數十載,皆為此日,這是功成名就、最為榮耀的一刻。
卻說這一日,新進士們齊聚一堂,眾人身著朱色公服,緊隨百官之后,站列殿前丹墀之下。
只見禮部官員手捧金榜出現,當眾展開。
傳臚官上前一步,宣道“天順二十年三月十五,圣上策試天下貢士,共得良士二百三十七人,分為三甲,請眾士子聽名。”
言罷,他靜了一瞬。
唱名是按照名次順序來的,故而階上響起的第一個名字,就會是當年的狀元。
殿前安靜不過一霎,可于眾舉子而言,卻仿佛度過數個春秋一般漫長。
終于,只聽傳臚官員朗聲喊道
“蕭尋初,年二十,梁城人士,大魁天下,得一甲狀元,賜進士及第”
話音落,滿堂寂靜。
只見一俊美青年從一眾貢士中緩步而出。
“他”不過弱冠年紀,生著一雙桃花眼,分明是風流的相貌,氣質卻如寒刀出鞘、冰冷非常。
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均要被傳名三遍,以顯額外嘉獎。
傳臚官又唱一遍道
“蕭尋初,年二十,梁城人士,大魁天下,得一甲狀元,賜進士及第”
“蕭尋初,年二十,梁城人士,大魁天下,得一甲狀元,賜進士及第”
傳臚官的聲音響徹崇政殿前,由侍衛們聲聲接力,這名字又從宮中傳至宮外,直到響遍梁城。
在一聲聲唱名之中,謝知秋面無表情出列跪直殿前,伏身謝恩道“臣蕭尋初,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人人都以為她是蕭家紈绔蕭尋初,如今浪子回頭,一朝金榜題名,拜官天子階下。
唯有她自己清楚,她是城東謝女謝知秋,年僅十八歲。
今日殿上之榮譽,乃她此前朝思暮想所求之物。
只可惜,今日終得之,仍是借用別人的名諱。
不過,本也是求而不得之事,如今能行至如此境界,于她而言,已是意外之喜。
縱然不可以真名示人,但回想多年來人人都說她不行、女子不適合科舉、縱然讓她參加考試她也難有成就,就連謝知秋自己也曾多次自我懷疑,現在這一刻可在崇政殿前謝恩受賞,她已經感到揚眉吐氣。
至少從此,她可以不再對自己的學識能力有所疑慮。
金殿傳臚過后,便是夸官行街。
唱名結束以后,只見一隊人馬自東華門而出,沿著梁城的主要街道,浩浩蕩蕩地一路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