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慕先早年清貧,為官十分正派,還時常出于憐憫之心接濟受苦的窮人,他的俸祿僅夠維持生活,可謂兩袖清風。
貍兒沒有生病時,家中堂屋窗戶漏風,無財修補,冬天也難得點炭,連偶爾喝一口雞湯都能讓他興高采烈。
貍兒生病以后,齊慕先掏出所有積蓄,為他尋醫診治。
齊慕先能拿得出的診金不多,若非梁城有些大夫受過他的照顧,知道他是個清官,愿意少拿他的錢,只怕連看病都困難。
然而貍兒病得實在太重,民間大夫束手無策。
后來,一位大夫看了貍兒的情況,說貍兒情況異常,可能不是普通風寒,又為齊慕先指了一條明路
太醫館的周太醫妙手回春,曾接診過類似的病人,如果能請周太醫看診,或許能逆轉乾坤。
齊慕先感恩戴德,當天就去求周太醫。
他在雪地里等了一宿,后來對著周太醫的家門磕頭,磕得滿頭是血,只等到周太醫的仆人打著一盞燈籠出來,居高臨下地說周太醫出急診去了,且五品以下官員也沒有請太醫看診的道理,讓他早點回家。
齊慕先無法,便失魂落魄地回家先看貍兒的情況,誰知一進家門,就滿室悲痛的哭聲。
他的妻子死死抱著貍兒,可貍兒小小的身體已經涼了。
很久以后他才知道,那一晚,周太醫本打算給貍兒看診,可是剛收拾好醫包,前腳要出發,后腳就被戶部侍郎叫走了。
齊慕先只不過是個才考中兩年的進士、芝麻大點官職,戶部侍郎卻是尚書的副手、實權在握。
那晚戶部侍郎家并無大事,只是這侍郎想討好尚書,突發奇想請周太醫寫點強身健體的方子。說得十萬火急的樣子,實則是他白天與人打馬球輸了,心情不好,不想多等,故意找點茬罷了。
后來齊慕先得勢,第一件事就是處理這個戶部侍郎。
說是肅清貪佞,實則公報私仇、排除異己。
當時局勢混亂,但凡能在朝中立足的官員,哪個能身上沒有一點問題就算萬中無一的可能,有誰還真沒問題,那么刑部、吏部、大理寺的官員都是他齊慕先的人,隨便造點問題出來,仍舊容易得很。
抄家那日,齊慕先親自去了。
說來也巧,那同樣是個冬日,鵝毛大的雪從空中飄落下來,灑在朱色的雕欄上。
戶部侍郎一家跪在地上磕頭求他。
戶部侍郎的小孫子那年六歲,白白胖胖,活潑健康,哭著跑來抱住他的腿,求他放過爺爺。
齊慕先想起他的貍兒,死的時候那么瘦,身上摸得見肋骨。
若是他早日覺悟,不要當什么剛正不阿的清官,像這個戶部侍郎一樣,趨炎附勢一些,對許多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再討好討好上級,會不會早有機會晉升,也不至于活得兩袖清風
如果他能有錢修一修家里的窗戶,在臘月里點上炭火,能給貍兒多吃一點肉,讓他身體強壯一些,那么聰明乖巧的貍兒,是不是就不會生病,就能活得長一些
齊慕先看著這小孩,沒有絲毫憐憫之心。
他一腳踢過去,那小孩被踢飛起來,一頭撞到柱子上,然后在地上滾了兩圈,嘴角流出血,抽搐幾下,就不會動了。
院子里驚叫聲無數,小孩母親的叫聲尤其慘烈。
她想撲過去救孩子,卻被士兵抓住狠狠壓在地上,掙脫不得。
齊慕先去看那戶部侍郎,對方恐懼絕望的表情,令人暢快不已。
他對那人笑了一下。
侍衛機敏地跑過來,屈膝跪地,用手絹替他擦干凈鞋子。
齊慕先整理官袍,悠然離開。
現在回想起來,或許就是那一刻,他第一次嘗到了權力的滋味。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原來是那么簡單的事。
只要站在高處,人人都會對他阿諛奉承,說他想聽的話、為他做對他有利的事。
如果有人令他不滿,只要簡單幾句話,就可以令對方尸骨無存。
既然這世道本就如此,那為他所用,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