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父子結局已定。
謝知秋扔出令簽,判秋后問斬,同時她又判焦家父子坐囚車游街一圈,以紓解民怨。
百姓們無論是有怨報怨、有仇報仇,還是單純地看熱鬧,等得這一刻,歡呼地擁著載走焦家父子的囚車,看他們出丑去了。
沿途還有人不停扔爛菜葉子、臭雞蛋,謾罵之聲不絕于耳。
當百姓們離開縣衙時,謝知秋卻垂下眼睫,獨自往縣衙后面走去。
秋風清涼,待人群的喧嚷逐漸遠去,空氣清凈。
謝知秋從縣衙地窖里取出一壇酒,然后,她走到那棵埋了證物的桂花樹下。
之前謝知秋派人搜索衙門時就發現了,衙門底下還留有好幾壇子酒,應當正是當初胡知縣釀造的“折千桂”。
由于胡知縣死后,這酒已成絕唱,在月縣價格水漲船高,那些衙役們扣著此物想要找機會打撈一筆,直到今日也沒喝光。
如今,這酒正適合用來祭奠胡知縣。
桂花花期已到末時,秋風中浮著最后幾縷殘香。
謝知秋拿出小杯盞,倒了一杯清酒,緩緩灑在桂花樹下。
清冽的酒香,伴隨著水流,滲入泥土中。
從個人感情出發,謝知秋是感激胡知縣這個人的。
雖然素未謀面,但若非胡知縣留下一個字條提醒,她或許未必會對月縣抱有這么高的警覺,從某種角度上,對方可以說是她的救命恩人。同時,他也用自己的性命,揭開了月縣長久陰霾底下的謎底。
月縣人人都說,胡知縣是個清廉的“好官”。
可是,在讀了胡知縣本人的手記之后,謝知秋能更清晰地知道,在“好官”這樣的贊譽之后,一個人的人生實在難以以如此簡單的字眼概括。
倒完一杯折千桂,謝知秋從袖中取出胡知縣的手記,又慢慢讀起來。
胡知縣留下的文字里,不僅記述了他本人的一生,還有各種證據,甚至還留下了“折千桂”這酒的釀造方法,因此文章頗長。
不過,若僅關于他本人的部分,其大致內容如下
吾名胡未明,江南臨城人,現為月縣知縣。
為追查一宗疑案,吾已步入絕境,前狼后虎,無路可走。
吾已感自身死期,怕后人不知因果,故留下此書,作為說明,也順便記下吾本人生平,望對后日官員有所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