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蕭尋光離開好一會兒,蕭尋初還獨自坐在廊下觀賞天空。
他甚至難得地取出了“折千桂”
這是月縣先前的知縣胡未明釀造的酒。
此酒配方本已在世間絕跡,但謝知秋從胡知縣生前的手記里找到了折千桂的配方。
她將配方留給了月縣的百姓。后來輔以她本人獨赴龍鳳樓、為胡知縣翻案之類的話本故事,折千桂一舉成為月縣聞名于世的特產,連在梁城都能買到。
謝知秋與蕭尋初都不太喝酒,但他們會在家中放幾壇折千桂,作為對月縣的回憶。
蕭尋初平時幾個月都不會想起來要小酌,今晚卻難得地在夜晚品酒,喝了兩三杯。
天空不知何時放晴了,暴雨止歇,晚風吹開烏云,露出一輪清透的圓月。
蕭尋初披散著長發坐在屋前,寬松的白衣與月光同色。
微風吹動他的發絲,他手持白瓷酒盞,望著空中皎月,感慨道“想不到今晚竟還能云開見月。雨后的明月看起來是比平日皎潔。”
謝知秋凝視片刻,從屋中走出來,坐在他身邊,一同賞月。
她道“俗世污濁,而青空無垢。偶爾能見到這樣的月色,確實會讓人感到不枉此生。”
蕭尋初遞過酒盞,笑著與謝知秋輕輕碰杯。
二人各自飲下一口。
淡酒過喉,蕭尋初忽而道“多謝你,謝知秋。真沒想到有朝一日,我能從大哥口中聽到那樣的話。”
蕭尋初從未對人言過。
他其實,是感到孤獨的。
在十四五歲的年紀舍棄原本擁有的一切,與父母決裂,違逆世俗的認知潮流,頂住無數流言蜚語,一個人住到山上,學習從未得到認可的隱世之學。
后來師父去世,師兄弟爭吵決裂,所有人都放棄離山,唯有他一人還守著那一間看得見師父墳塋的草廬,日復一日,夜復一夜,當著無人理解的“怪人”。
在謝知秋出現之前,他沒有遇見過肯定他的人。
但謝知秋贊賞他的知識技能,引他下山,并用她的方式,幫他將這門學問的成果應用于世。
若不是謝知秋,他和兄長大概一輩子都不了解對方在干什么,他也聽不到自己兄長說出這樣的話。
其實無論由誰來肯定他,他都會高興。
但當這樣的人中出現一個他的親人時,蕭尋初內心涌現出的喜悅,甚至超乎他自己的想象。
蕭尋初定了定神,方言道“畢竟我剛對你表明心意,再說這樣的話,可能聽上去像刻意給你灌甜言蜜語,不過此言的確字字發自真心。
“其實,我時常在想,遇見你,于我而言,許是此生最幸運的事。”
他想要說這話的原因,其中甚至不包括男女之情。
謝知秋現在還在計劃建設幫助工匠的義學,她的打算是先將教育體系建起來,然后逐漸將墨家的學說融入
其中,等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的人多起來,話語權自然會增大,后續便可將全部思想公諸于世。
日后方國會變成什么樣,蕭尋初光是展望起來,都感到無比期待。
謝知秋聽蕭尋初這樣說,手輕輕一晃,酒盞中心泛起一圈小小的漣漪。
她平時做事很果決,但卻不太擅長應對這樣的答謝。
尤其這話從蕭尋初口中說出,正如他所言的,有一點點像甜言蜜語。
謝知秋晃了晃神,方才應道“嗯。”
“哦雨竟然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