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兒只是隨口嘀咕一句,但未必不是言出了實情。
像壽宴這等場合,壽星一般都會是所有人的焦點。
可是今日的情況,倒是謝知秋甫一現身,所有目光都落在她身上。
謝知秋只按部就班祝壽。
方朝給老壽星祝壽的習俗,是同輩人抱拳作禮,兒女輩鞠躬作禮,到孫子女輩則要跪下磕頭拜壽。
謝知秋給祖母寫了祝壽詞,又送上賀禮。
賀壽的過程大同小異,大家為了避免觸到長輩的忌諱,都以穩健為主,謀求不出大錯。正因如此,一般賓客上前賀壽,其他人也不會太過關注。
唯有謝知秋,她一起身,就成了焦點。
謝家人自詡書香門第,為人大多清高,不會明著攀龍附鳳,但謝望麟這么個讀不出書的商賈,生了個聰慧的女兒不說,如今還攀到這么個女婿,他們稀奇是有的。
“蕭尋初”原是武將家出生,并不為謝家人所喜,但“他”入朝以來,展現出的學識不差,建議帝王實施的政策更是效果立竿見影,謝家人也逐漸收起原先對武將之子的輕視不屑,日漸對其改觀。
席宴間,眾人對她夸贊頗多。
謝知秋拜壽時,蕭尋初其實正隔著屏風看她。
謝家的壽宴男賓女賓分開,蕭尋初頂著謝知秋的身體,自然去了女子席。
蕭尋初現在的身份算是“已婚”,沒有小姑娘那么規矩森嚴,但謝家的晚輩中還有不少是小女孩,只能隔著屏風偷看男席。
她們大多是謝知秋的堂妹表妹,個別是侄女、甥女輩,還有一些與謝家交好的世家家的姑娘。她們都對“謝知秋”這位著名才女的二品大員丈夫非常好奇,嚷嚷著想來看,還硬將蕭尋初抓來指人。
蕭尋初無奈,只好帶她們來“偷看”謝知秋。
誰知,謝知秋站在人群中,簡直如同一輪明月高懸夜空,任誰都無法忽略她。
其實他作為女眷幾次替謝知秋回謝家的時候,已經聽了不少他人對謝知秋的夸贊,還有不少人對他所謂的“嫁得好”表示羨慕。
本以為他對類似的事情已經波瀾不驚,只是,親眼見到謝知秋本人站在這種場合中,竟又是另一番感受。
有一桌男客離屏風近,也不知女眷躲在后面,于是蕭尋初聽得到他們的交談
“這蕭大人的確還算有些本事,他的新政我本以為必是做不成的,沒想到半年下來,成效居然不錯。原先的判斷,是我武斷了。”
“確實,年紀輕輕能有這樣的見地,已能稱一句良才。”
“哈哈哈哈,我比你們有先見之明他剛當上參知政事的時候我就說了,這個人雖然看著做事不著邊際,實則事事有條理,反而是遠見勝于常人。若要我說,只要他能保持現在這個勢頭,過個十幾年,方朝面貌必然全新哪怕他年紀大了以后保守一些、懈怠一些,只要不犯大錯,名相簿中必有他一席”
一眾
賓客,有人夸贊,有人改觀,還有人喝了口酒,感慨道“這些年,官場里爭名奪利的人多,為民請命的人少,整個朝廷有如一攤淤泥渾水。我本已對這世道心冷,想要辭官隱居,但這齊宣正案一判,蕭尋初出了頭,朝中風氣忽然就變了,讓人一下子期待起來。老夫這把年紀,好久沒這種期盼的感覺了,不如先不辭官了,看看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