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話說得投機,不過“蕭尋初”與謝家的關系,主要還是靠“他”是謝家的女婿。于是他們說著說著,又聊到謝家的女兒頭上
“說起來,知秋嫁去蕭家都三年多了,肚子怎么還沒消息望麟他們也不催催她”
“知秋那小丫頭怪有主見,性子又僵,當年勸她成婚就費了老大勁,望麟他們怕是也不太敢催她吧。”
有人道“說起這事,其實我心里是擔心的。知秋知滿她們娘,性子好是好,但總共才生兩個閨女,身體這方面可能差一點。知秋兒若是隨了娘雖說這事由老天定,但這蕭尋初才能出眾至此,若是沒個兒子,總覺得怪可惜的。”
又有人說“我擔心蕭家其他人回頭怪咱們謝家。這蕭尋初骨骼清奇,是個講理的人,但他家里其他人就不一定了,那些多是武將蠻人,怕說理說不通啊。”
先前夸“蕭尋初”最厲害的那人頓了一頓,評價道“其實知秋兒本事也挺不錯,當年我與她聊過,是個有真才實學的姑娘。她若是個男子,謝家的小一輩也不至于后繼無人我說得大膽一點,我覺得要是真讓她入仕,她的成就未必遜于蕭尋初。”
盡管謝家人里幾乎沒有支持謝知秋做官的,但就才能方面,她的聰慧倒也是公認的,于是其他賓客雖覺得“不遜于蕭尋初”這話過于夸張,卻也沒人相當激烈地反駁。
不過那人下一句竟是“要我說,當初知秋兒還跟著甄奕學習的時候,謝家就應該借著甄奕當時的東風,鼎力支持知秋兒破格做官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官,或者哄騙哪個大官讓她當沒有實職的謀士也行,一旦有了實績,讓有權勢的人離不開她,還愁后面無法高升嗎
“自己家的姑娘當官,再給她招個贅,不比蕭尋初這女婿可靠”
這個發言可謂相當大膽,簡直跟蕭尋初當年聽到師父對他說世上除了儒家還有別的思想,以及謝知秋提議要用減稅來增加稅收總額的顛覆認知程度有得一比。
此言一出,滿桌皆驚。
蕭尋初亦是驚愕抬頭,朝對方看去。
坦白地說,蕭尋初自從和謝知秋交換身體以后,對謝知秋做官的想法持否定、貶低態度的人太多,那種女子不如男的爛話也聽了不少,說實話他起初還替謝知秋覺得憋屈、生氣,但后來聽得太多,他已經學會和謝知秋一樣左耳進右耳出了。
這還是第一次,他聽到有人居然支持謝知秋到這種程度。
當然這個人看起來喝多了老酒,可能是一時上頭才會高談闊論,不過蕭尋初不免被吊起一點胃口,他豎起耳朵,去聽其他人對這話怎么評價
誰知其他人第一反應便脫口而出“你瘋了知秋丫頭有沒有這種水平的才華另說,這是顛覆老祖宗的經驗行事,是與整個世俗為敵成功還好,稍有不慎,就是知秋自己身敗名裂,謝氏全族跟著陪葬啊”
這個時刻,謝知秋正要按照拜壽的規矩給祖母磕頭。
祖母與謝知秋這個孫女關系談不上很好,她還激烈反對過“蕭尋初”與謝知秋的婚事,而現在偏偏這個“孫女婿”,居然當了大官,氣氛自然很難熱絡。
謝老爺大概是提前跟祖母打過招呼了,祖母沒敢讓謝知秋下跪,謝知秋剛一曲膝蓋,就被老壽星連聲阻止。
不過她也怕自己作為主人顯得怠慢,沒話找話地硬拉著謝知秋聊天。
兩人沒什么可聊的,祖母唯有抓著謝知秋如今十分男性化的手左看右看,羨慕地反復說了幾遍“好孫女婿,你爹娘有你這樣的好孩子,一定很幸福吧可憐我家就兩個孫女,香火怕是要斷了”
謝知秋默然無語。
半晌,她才道“也不盡然。我在家的時候,家中長輩常認為我太不服管教,還不能成事,大抵對我不滿頗多。”
祖母附和著她說“他們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換作我有你這樣的孫子,簡直要開心得燒高香了。”
謝知秋沉靜的眸子望著祖母,沒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