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謝知秋說完,蕭尋光看她的目光,已與先前截然不同。
與此同時,他內心還冒出了強烈的招賢之心
這位謝家小姐實在太對他口味。
她不但聰慧冷靜、學識廣博,而且懂得進退,既不冒進,亦不畏縮,還能從時地出發縱覽全局、會征求他人意見,絕非傲慢自負、紙上談兵的空想之輩。
像這樣的人,世間難得。
三國之時,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賢士,稱得臥龍鳳雛其一,可得天下。如此,才有劉備三顧茅廬,求得孔明出山。
眼前的謝知秋,同樣身懷治世之學,有真識洞見。
她一個長居梁城之人,非但早早就看清方國與辛國之間的局勢,提前半年預知了辛國的動向,甚至連辛國的說辭、目的、進犯的時間和路線都預測得很準,果真是神機妙算、觀一葉而知天下。
像這樣本該三催四請才會出山的人才,現在主動出來謀求官職、積極入世,對君王來講,根本就是天上掉餡餅一樣的好事,然而方朝的君主朝廷竟然能將她棄置在一旁不用,簡直暴殄天物。
蕭尋光在旁邊看著都覺得萬分可惜。
若是謝知秋能全心全意為義軍效命
這個念頭一旦冒出來,頓時如同野火燎原,難以止息。
然而謝知秋好不容易才成為朝中重臣,她以女子之身,走到官居三品,尤為不易。
謝知秋如今可謂千古第一女官,即使被有意無意地隔絕在權力中心之外,這個職位也非常重要,光是這個名頭,就足以讓她名留青史。
蕭尋光是被父親逼著從文的,沒人比他更清楚這世道的評判標準,既沒權又沒錢、只有滿腔正義的義軍,憑什么和堂堂朝廷搶人
謝知秋愿意冒著風險,在暗地里幫助義軍,已經仁至義盡,算是義軍的福氣了。
思緒及此,蕭尋光凝了凝神,終于還是將得寸進尺的話咽回肚子里。
蕭尋光此番本是專程來向謝知秋道謝的,將該聊的都聊完,他便要起身告辭。
不過在離開之前,他想到什么,又定住了步調。
“謝大人的計劃很好,我對謝大人的謀劃能力并無質疑,對謝大人之策也十分贊同。不過唯有一處仍有隱患,謝大人似乎并未提及。”
謝知秋一頓,問“何處”
蕭尋光道“方國的帝王和朝廷,果真會如謝大人所愿,采用謝大人之策嗎”
“”
謝知秋未言。
不得不說,蕭尋光此人的確敏銳,一言就能點到關鍵。
蕭尋光也說得非常直接“謝大人愿意在此時放棄激進主戰,改為暫避鋒芒、厚積薄發,但其他官員未必愿意放棄這個機會。
“若是有人與謝大人一樣,看出借著民意提議主戰,是個可能青云直上的機遇,他們未必會如同謝大人一般真正為江山考慮、以大局為重。
“如果謝大人在朝堂中沒有贏得話語權,反而真讓對軍事一竅不通的人在朝中得了勢”
蕭尋光沒有說下去,卻嘆了口氣。
然后,他說出了自己真正的顧慮“這件事最終會如何發展,歸根結底,只看一個人的意思當朝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