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
“謝知秋最近在朝中的情況,一直不是很好,即使是她,也有些吃力。而且,我有時候也會見她流露出猶豫的神情,像是在權衡什么似的。”
說到這里,蕭尋初頓了一下,才言“說不定最后魚與熊掌兼得的,不是我,而是哥哥你。”
從皇宮回來以后,謝知秋回到了自己房中。
她手持突火槍,指尖輕輕撫過鐵管,只覺得自己太陽穴突突地跳。
謝知秋一直以來的意圖,都是說服趙澤進行軍事改革。
可是與趙澤交談之后,她卻感到前路是一整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茫茫的沉暮,似乎連呼吸都會吞噬。
趙澤是不太可能答應使用突火槍。
不光是趙澤,先帝、先帝之前的先帝,無論是往前數已經亡故的皇室先祖,還是往后數后面會降生的趙澤的后代,都極可能不會答應在軍隊里用突火槍。
原因無他,上位者最要緊的是保住自己的地位,而不思改變、壓制他人,就是最簡單保險的方法。
唯有身處劣勢、還有機會往上爬的人,才會有強烈的渴望去尋找超越的手段。
于趙澤而言,辛國縱然侵略邊境,但不太可能攻打到梁城,威脅不到他。
可是若是有人想要奪位,而且進了皇宮,那他一定會被殺死。
是以,對皇帝而言,后者的危險性更甚于前者。
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他寧愿壓制軍隊,抑制個體戰斗力,然后通過大量征兵,用相對弱但是數量龐大的血肉之軀去減小前者的威脅,甚至多承擔一點前者的風險。
然而對江山和天下百姓而言,這個決定會導致萬千平民喪生在戰場上,用他們草芥般的賤命和保家衛國的樸素愿望,去換王公貴胄一生富貴安平。
這不是謝知秋想要的結果。
可是,要怎么做
只要身在朝中,就勢必受到種種限制,勢必要為了形勢而妥協。
說違心的話,適當地趨炎附勢、耍弄權術。
謝知秋閉上眼,無數念頭在她頭腦中飛轉而過
“姐姐,朝廷要是不愿意出錢的話,我來出錢,我們自己辦招收女子的私塾義學。”
“江山危亡,百姓生死,全系在君主一念之間。”
“與其指望朝廷,倒不如指望自己。”
最后,她腦海中浮現出太后對她說的話
“你想要別人服從你,必須找到新的力量,掌握實實在在的權力。”
“謝知秋,你要找到屬于你的那把弓,然后將它牢牢握在手上。”
謝知秋重新睜開眼,看向手中的突火槍。
不經天子允許,組織軍隊、大量裝配火器,無疑會是重大的罪名。
可是真走到了那一步,天子還管得了嗎
謝知秋慢慢轉動槍管,將槍口偏了三寸,將它從北方,對向了皇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