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你有沒有發現,即使是現在,敢在你面前說真話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反而是奉承拍馬的人越來越多
“對你不了解的年輕官員初入朝堂,總是十分怕你,而你說了話,也沒有人敢反駁。你做決策本會參考百官意見,希望人們能討論一下、盡可能排除漏洞,可是許多官員卻只是附和你,不告訴你民間的聲音。
“而政令頒布下去,你明明聽說有一些弊端,可最后呈上來的結果卻都是形勢一片大好,到處都是官員漂亮的政績”
“”
謝知秋一凝。
太后的話,沒有說錯。
盡管問題還不算嚴重,但的確有很多人,正在把她當作君王,而不是當年那個為民請命的官員謝知秋。
顧太后說“你沒有必要那么快下決心,不過,我希望你記著我的話。將來有一天,或許你會有別的想法。
“權力的滋味很美好,但一個朝代如果只依賴你一個人的力量,它不會長遠。你若想千秋萬代地維持現狀,那么唯有去找一個讓它即使離開你、也能繼續運轉下去的辦法。
“新一代中也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你不會世上第一個奇才,也永遠不會是最后一個。
“你在這個位置上二十余年,已
經比許多皇帝在位時間都久了。若連這樣都無法令你滿足,那么究竟要擁有多少權力,才能令你看到盡頭呢
“既然你的抱負那么多,一生都做不完,那么是否可以找一找,有沒有與你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將你未盡之事,延續下去”
謝知秋握著太后虛弱的手。
她考慮了很久,回答“我會想一想。”
春去秋來,花落無數。
轉眼數年過去。
終于有一天,謝知秋發現自己開始明白太后當年的意思。
她沒那么年輕了,即使不愿意,精力也在一日一日地下降。
父母輩逐漸離世,當年與她一同叱咤朝堂的人陸續告老歸鄉,就連年紀比她小的知滿、嚴靜姝和雀兒,也開始顯出頹態。
在一次險些鑄成大錯時,謝知秋開始警覺。
因為,在她做出錯誤決定之后,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責怪她。
而在她做決定之前,也沒有人出來提醒她。
謝知秋環顧四周,發現朝中不再每一個都是她熟悉、她肯定能信任的人。
有時女兒會不經意地指出朝中問題,謝知秋卻驚覺自己絲毫沒有覺察。
或許是她精力不濟,或許是其他人故意瞞著她,或許是她站在高的地方太久,矮處的視野已經不再向她展現。
可是到了這個年紀,謝知秋已經沒有辦法再像過去那樣,回到底層去跌宕一番,從頭了解這個世界。
接下來的幾年,謝知秋致力于將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監督體系完全分隔開來,盡可能阻斷不同職能的官員互相勾結的可能性。
然后,她開始培養可以繼承自己衣缽的人,一點一點分出自己手中的權力,不再說一不二,讓朝臣習慣討論,而不是聽命于一人。
六十五歲那年,謝知秋宣布告老隱退,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交給小她五歲、在朝中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威望、謝知秋一手提拔起來的參知政事嚴靜姝。
此時,距離她為相,已經過去三十六年。
謝知秋離朝那日,百姓涌到街道上,想要挽留她的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