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謝知秋交權之意已決,將車行得慢了下來,避免撞傷百姓,卻始終沒有停下。
此后數年,她住在城東謝家。
朝中許多官員,包括新的同平章事嚴靜姝在內,仍舊會拜訪她的府邸,詢問她各種朝中問題。
謝知秋人不在朝中,可她說的話仍然舉足輕重,像一個幕后的君王。
又過數年,百姓們發現就算沒有謝知秋這個人,朝堂一樣正常,逐漸平靜下來。
于是在一個清晨,謝知秋與家人離開了梁城,此后,再也沒有人明確地見過她。
唯有在遙遠的塞北,琉璃草遍地盛開的地方,有人曾目睹一對坐著奇怪馬車、精神奕奕的年邁夫妻。
據說他們正在云游四方。
方國人像那
位妻子那個年紀,會騎馬的女人還不多,但她不但舉止談吐見識遠超常人,連馬術都十分出眾。
見過的人都說,那對夫妻在草地上并肩騎馬的模樣,宛如一對比翼雙飛的天鳥。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
直到數百年后,才有人通過謝知秋的后人家族史中的線索,找到了這個傳奇女子的墓碑。
它是夫妻合葬,安靜地立在梁城某地人跡罕見的僻靜之處,外表十分樸素,雖有后人祭奠,但似乎從未有外人打擾。
相傳,這里以前叫作臨月山,后遭方恒宗趙澤放火焚燒,于是廢棄,只是對這對夫妻而言,似乎有不同的意義。
這數百年來,梁城變化不斷,已不復當年樣貌。
朝廷有過繁榮,有過動蕩,有人將國家一手推往更前方,也有人試圖。
不過由于當年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又通過教育開啟了民智,縱有波折,但奔涌而出的泉流終究沒有再回頭。
不管世道如何變化,謝知秋這個名字,始終沒有被人忘記。
這個世上很少有人,能真正改變這個世界,而她是其中一個。
后世評價她說,謝知秋坐鎮朝廷時期,方國朝政前所未有的清廉。她架空帝王為相的三十六年間,政局穩定,百姓富裕,可謂百年罕見的太平時代。
這一時期雖然沒有建起真正的民主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將人治轉成了法制,通過一種類似于外君主制內禪讓制的政體,搭起了新社會的雛形。
此外,謝知秋重視教育與科技,通過對墨家術的推廣和對工匠地位的提高,極大解放了生產力,為此后人文主義精神的廣闊覺醒埋下了種子。
在她離世后,曾有文人為她賦詩,以頌其一生功績,詩云
謝女無人識,獨弈梅樹間。
一朝鳳啼出,驚為人中仙。
紅妝為世臣,提筆破神天。
揮墨驚四海,句句為民言。
生如千秋雪,死升九霄殿。
利祿不染心,濁世一清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