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憲公主跳出來著實出了很多人的意外,假如榮憲公主當真把蒙古收服,也意味著有了蒙古與蒙軍旗當作背景,盡管康熙一直打壓,但也不要忘記蒙古對大清的影響。
但這可能嗎
真到那一天,萬歲爺會不會因蒙古而更提防二阿哥
一切未知。
納蘭明珠并未把自己的擔憂攤開來跟胤禔講,也是因他覺得胤禔這個人太直,做什么事情都很少講彎彎繞繞,他跟太子、二阿哥已明顯不和,不能再把長公主牽扯進來。
跟著這樣直性子的皇子確實會操心很多,但得到的利也是豐厚的,且他這個人挺講義氣,不會有卸磨殺驢的危險。
就比如這件事后,胤禔都是在怨自己粗心,以及仇視太子,不會遷怒于底下的門臣言官,這一份寬和心性難得,在皇家更難得。
見胤禔點頭,納蘭明珠還是擔心他瞎折騰:“或許一件新事出來,便能吸引其他人的目光,有益于降低影響。”
胤禔沒聽明白:“”
“長孫。”
納蘭明珠提點。
胤禔眼睛一亮,對啊,差點忘記這個,胤礽胤祉可沒辦法搞出個嫡孫來,距離下次選秀不到三年,得抓緊時間了。
當大阿哥與納蘭明珠在私下碰頭時,胤祉正在南書房中面見康熙。
康熙問他想去哪兒。
胤祉的回答很實在:“過去兒臣以為自己擅長騎馬射箭,一定能在戰場上當阿瑪驕傲的巴圖魯,但行軍路上,才發現自己所學所知甚少,若非皇叔他們阻止,能鬧出不少的笑話。”
講到這里,他舉了兩個例子。
關于糧草那個建議讓康熙都不知道說什么,指著他罵了兩句。
好在胤祉馬上又說常寧與武將們如何教導他的,也反省自己錯在哪里。
“所以現在兒臣知道了,兒臣自以為擅長的卻不一定是真擅長的,在為汗阿瑪分憂一事上,兒臣真有很長一段路走。”
“額娘常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管在哪個部門,學無止境,兒臣都一定會越來越好。”
末尾回答正題,外加表一表決心:“只要汗阿瑪不嫌兒臣愚鈍,手上有什么能鍛煉人又適合兒臣的工作,兒臣一定竭盡全力做好,為大清效犬馬之勞,也請汗阿瑪見證,兒臣一定成為大清真正的巴圖魯。”
胤祉看似沒有野心,實際上野心勃勃。
假如汗阿瑪能活到烏庫媽媽差不多的年紀,他說不定能夠真正的兼領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對三弟取而代之。
太子看似參與的事情很多,什么方面都能插一腳,是兼六部第一人。
實際上,汗阿瑪并不允許太子留下過多足跡,他的參與更多時候是當個旁觀者,頂多能讓太子黨出擊。
瘧疾事件中因索額圖在京的細微
舉動,更讓康熙對他防備加深。
繼續下去,胤礽為保證太子地位,不得不擴大結黨營私的范圍。
但這又會讓康熙防備也越來越深,陷入無止境的惡性循環,打破此循環的唯一訣竅在康熙身上,打消疑慮獲得信任才是太子首先應該干的第一件事。
對此,胤祉看破不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