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古笑了,光幕外的元鴻也想起這段經歷,知道是因為什么,未有出聲。
為什么呢
因為這一年半,他大半時間都行俠仗義去了,連看書的時間都很少,據他本人后來說,他最長有三個月的時間沒翻開過書簡,但元鴻卻并不覺得懊悔。
聽到他的話,相墨當時就不解,問道“三月不見書,何談效仿先賢云游求學”
光幕外已是白發蒼蒼的元鴻面含淺笑,望著四畔疑惑看向他的弟子,輕聲而語。
“真正的學問要用心去學,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親身體會,而不是將書本上那些前人寫下的字句背的滾瓜爛熟。”
“書只會告訴人們要向善,不要為惡,告訴你是非對錯,但只有當你親自去幫助弱小、懲治歹徒的時候,你才能真正懂得了善,也理解了惡。明白了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這個時候,看不看書已不那么重要了。”
正是元鴻的話畢,眾人頭頂,古古也隨之說起了一樣的話。
院中眾弟子聞言心服,拱手行禮。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真正的學問是讀書讀不來的,得靠自己的兩條腿走出來,只有當你親身去體會,你才能真正懂得書中的道理。
該說不說,年輕時的元鴻就已懂得了當時大多數人窮盡一生也不能明白的道理,是很難能可貴的。古古夸贊了一句。
可話又說回來,當時的大宸真的有那么多的不平事兒要管嗎導致元鴻走了整整一年半都沒出國去
回憶了一下幾十年前的光景,有老一輩的人搖頭表示疑惑。
景德帝聽到這兒來,頭腦已經慢慢恢復了冷靜,淡聲思索道,“先帝在世時,天下已然太平,何來如此多的不平事”
一旁的宮人
默不作聲,紛紛裝啞巴。
他們不敢反駁帝王,也不會去多嘴說什么。
古古的聲音接著響起。
足夠震驚當時世人的天大的不平事倒沒有,至少沒叫元鴻遇上。但人世間啊,人活著就很難了,更何況是古代那個封建階級制度下的人們呢
有權有勢、有美酒佳人相伴的人,他們不缺吃穿,還有奴仆伺候,生活過的是很滋潤;但是天下還有八成的人是普通百姓,他們的日子始終奔著吃飽穿暖、有些甚至力求活著就行的目標去,有一口飯吃餓不死就滿足了
古古沒經歷過這種生活,但光是想想,說出來的話中都帶著心酸。
正是這種境況下,他才越發佩服歷史上那些閃閃發光的英雄人物。
元鴻這一年半遲遲沒走出大宸,是把時間花在了哪里呢
花在了他為一戶人家尋找丟失的羊,結果漫山遍野的找了三天才找到。
花在了他送農戶的孩子去醫館治病,事后因為沒錢,他沒敢告訴任何人,自己和書童侍衛在醫館做了一月工才還上藥錢。
花在了他幫河邊的漁夫捕魚,兩人費了一天的力氣才終于收獲了半船的魚。
花在了他為幫人在府衙翻案,整整努力了半個月尋找線索、申冤想辦法。
花在了他在街邊無償幫人寫信,幫小孩取樹上的紙鳶,幫迷路的人找到家,幫被偷了錢袋的人硬是追了賊兩里地才終于把錢袋搶回來,幫生計艱難的孤兒寡母做工、務農、除一把草再撒上些種子,做這些事的時候,他從不覺得為難。
古古說著說著,鼻腔微酸。
路上碰到欺負人的惡徒時,他總免不了要管上一管;遇到弱小無助之人時,他又總免不了要上去幫上一幫。
這樣的元鴻,又怎么可能走的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