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鴻當初棄文從武與家族關系鬧僵,后又七年的游俠生活飽經風霜,很快,他就從一個雄姿勃發的少年變成一個型容落魄的中年漢子,甚至,家人對面不識。
光幕外,數人短暫的一頓,亦有人表示唏噓。
這年頭,少有這樣的富家子弟愛找罪受,元鴻這人顯然是他們當中的特例。
當年他不接受家族的安排,入朝為官,執意出門說要找尋自己的理想,幼稚又天真。
結果數年過去了,不見有任何水花濺起,岌岌無名的成了個落魄先生,只混到老來才在民間有了少許名氣。
一眾人想著,完了心底又泛起一絲心酸,因為歷史上的元鴻后來成了他們望其項背的存在。
古古悠悠呼出一口氣,教育這個話題,從古至今都在被探討和研究,那歸根結底,到底什么才是教育
真正的教育學家元鴻給出了他的答案,元圣曰人不同,所擅亦有不同,當因材施教,人不教而不成才,人不學而不成人,人非生而知曉萬物,唯學無止境也。
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回響在大宸境內,鉆入每一個人耳中。
不少人身體均是一頓,面容也微微一滯,陷入思考。
那一年,在外游歷十年的元鴻回歸徐州,于城外道旁與他昔日的好友親眷相遇。可惜他已非昔日少年,他的那些朋友親人卻依舊光鮮亮麗,他們乘車出城時雙方偶然相遇,卻無一人認出元鴻。
恰好彼時元鴻也正處于一事無成、無顏得見親朋的失意中,所以只敢一路悄悄跟在后面,想要找個恰當時機再相認,不敢大聲叫人。
可跟著走了沒多遠呢,車隊就和一個趕著羊的老翁和孩童正面撞上,一只羊好巧不巧的擋了車隊的路,還趕了兩聲也不走,于是趕車的仆從二話不說就一刀砍死了羊,直接扔到道旁。
老翁嚇的如同驚弓之鳥,連忙跪地求饒,生怕車上的貴人們怪罪。
而他的小孫子卻很不忿,想要沖上去理論。因為明明是對方傷了他家好不容易養大的羊,為什么現在他們還要求饒認錯
老翁卻趕緊捂住自家孫子的嘴巴,生怕人家怪罪,直到看著人家不計較,走遠了之后,他才心有戚戚的對自家孫子說不過是一只羊,我們如何能與貴人爭論貴者過,鄙民當讓之。
古古笑了,笑容輕蔑又充滿感嘆,多可笑啊,就因為一只羊無知擋在貴族前進的路上,為了省事兒就直接將羊砍死,明明只要費點時間和力氣趕走不就行了
古古知道在那個時代,貴族的這種做法不稀奇,算是正常的,但他就是有些受不了古代那種階級的壓迫。
要知道那時一只羊對一個貧民家庭來說很有可能就是一家半年的收入了。
而更可笑的是,老人竟教育他的孫子不要與貴人爭論,還說貴者過,鄙民當讓之哪是不能,其實是不敢而已。
為了活命,為了保平安,老人這種做法是明智的,不算錯。
不然,你一個平民難道還能爭的過貴族世家嗎拿什么硬杠拿命嗎
歸根結底,古古只是看不慣,他以一個現代人的思想很難接受古代這套階級理論。
他說道然而,卻不知老翁口中的這句話,是當時哪個不知民間疾苦、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大學士說的
就因為當時有許多百姓不知法、不懂法,以為那些讀書人說的就是對的,可他們說的真的就是對的嗎
古古心里氣憤,所以連語氣也格外冷凝。
崔正曾言,任何人,膽敢以文亂法,就是在禍亂朝綱,當處斬首
無數人都被這雷霆一語驚的心中一慌。
光幕下,崔正挺直身子,昂首望向光幕。
此言,甚得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