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讀書的目地都不相同,有為國者,有為家者,有為己者,但不可否認,若書讀的好,你總能比旁人更多幾分把握自己命運的機會的。”
他知貴族子弟不缺這幾分的機會,但天下有更多的人是需要的。
他們需要用幾筆文墨換幾兩粟米。
學院中人忙忙碌碌,來來往往,直到這天來了一個格外與眾不同之人。
他吸引了元鴻的注意力。
這個人就是蕭臨淵。
他最后的圣人不圣四字,讓元鴻記得最深刻。
書讀的越多,看的越多,他越懂得有時候文字學說只是統治者的一種工具而已。
但他意外的是,蕭臨淵年紀輕輕就看破了這一點。
他讓弟子送蕭臨淵下山,回來他又問自己的弟子,“那人可有同你說什么”
季英思索片刻,后道“與提醒老師的話無二,還告訴了弟子,若當老師遇難時,該如何化解困境。”
元鴻一嘆,沒再多說什么,背過身去,只在弟子將退出去時,方聽元鴻輕聲低語“混世濁濁,魑魅魍魎。季英,為師愿你不肖為師。”
元鴻好像猜到什么,蕭臨淵也好像猜到什么,只畫面中的年輕弟子季英面容一怔。
因為,蕭臨淵竟和元鴻說了一樣的話。
后,又過幾年。
一身青色衣衫的元鴻下山乘車上街,卻聽道旁眾人議論他偏心不公之言詞,元鴻未多作理會,而跟在他身邊的季英卻臉色一白。
他明顯想起什么。
是當年蕭臨淵告訴他的事。
季英開口問元鴻“為什么”
明明是青天白日,季英卻只感覺渾身好冷,如立寒冬。
元鴻不明白嗎
他明白。
只是因著對那弟子的寬容和曾經的那點師生之誼,他才不去追究。
“季英,不要肖為師。”
季英聽罷,知道他老師其實心里也對這背后散播流言的人是誰,心知肚明。
他不懂,“老師,心善是錯嗎”
“不是。只是心善之人不愿傷人,又如何比得過心中藏刀之人傷人厲害”
季英替他老師感到心寒,又覺得憤怒。
“老師,那你為何不找那廝要個說法只讓弟子不要肖您,您不想弟
子步您后塵,可您又為何要吃下此虧。”
他是善良,但不是毫無脾氣。
他想去找那廝替自己老師討個公道
元鴻見他憤怒,沒有生氣,反倒是笑了一下,輕撫他的頭,安慰道“若是為師年輕時候,必是要拿個大棒哪怕追他二百里地也要狠狠揍上他一頓的。”
季英怔住,“那為何現在”
元鴻一手輕撫自己花白的胡子,聲音蒼老,“總有一天,季英,當你看多了人世間的不公,你就會發現現在擺在你面前的這件事,到底是有多微不足道。”
“這世間的事和人啊,多到你數都數不過來。季英,去多走走,多看看吧”
蕭臨淵當初的話又說對了,季英按照當年蕭臨淵走時告訴他之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元鴻一門弟子也與那卓姓弟子至此徹底關系鬧僵,勢不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