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又過去了許多年,新皇登基不能打破徐州文盛學院的寧靜,但是一道令天下嘩然的王令可以。
年過花甲的元鴻走出學院,一路坐車趕到京都。
他來到皇宮門前,后親眼見到了新帝蕭臨淵,勸說他放棄統一天下文字和整改文學典籍之事。
后面的視頻眾人已經看過了,但是再看一遍,仍忍不住汗毛起立,渾身的熱血好像都沸騰起來。
蕭臨淵不愧為千古一帝
事后,元鴻就留在了京都,和柳尚、與那兩百多位學士一起,開始了日夜不輟的辛苦編撰天下大典的工作。
“老師,您不是來勸說陛下的嗎怎么”
陪他進京的弟子不解。
元鴻的回答很簡單,卻令人振聾發聵。
“之前,我們說,是陛下錯了,但他哪里錯了呢”
“他予天下安定,予萬民福澤。我們說他錯了,只是因為他在走一條自古從未有人敢走的路。”
“他為先驅者無畏,而跟隨者有畏。我無懼,所以,現在我跟陛下是我們,跟那些反對者,是他們。”
他回首看向自己屋中擠得滿滿當當的弟子,截然不同的兩個稱呼,已足夠表明元鴻的決心。
只是這樣一來,當時罵他倒戈的人必然不少。
果然,第二日出門后各種難聽的罵聲就傳來。
“呸什么大儒,真是丟盡我們文人的臉”
“奴顏婢膝如此之人也配為人師誤人子弟”
“快滾我們與你不再是朋友趕快消失在我等眼前”
光幕前的人沉默。
以旁觀者的視角看這段內容,真的很戳心。
元鴻錯了嗎蕭臨淵錯了嗎
后世對兩人的贊頌,歷史中大宸的強大,百姓的安居樂業,無不告訴現在的大宸世人,錯的是那些反對者。
天下大典在編撰。
又過兩年,蕭臨淵終于是按捺不住了,一紙招師令和大宸子民免費讀書入
學堂的詔令傳遍大江南北。
再然后是元鴻的一紙請師函,上千文人收拾行囊,浩浩蕩蕩的出發去自己調遣任命的鄉鎮,教書育人,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子弟。
普通文致的學院里,坐滿了年歲不一的人,書聲朗朗。
他們就是大宸下一代的希望
而巍峨宏偉的皇宮里,一代帝王正在執筆批復公文。
冠上的東珠微微攢動,黑金色的衣袖滑過,朱砂筆下,擺著的是一份勸蕭臨淵收回成命的奏章,言辭間還透著些許若不同意,他們就要罷工了的意思。
年輕俊美,周身透著無邊威勢的帝王輕輕抿唇一笑,低沉的嗓音自唇邊響起。
“天下萬萬人,孤何人不可用妄圖以罷官來威脅孤,簡直癡人說夢”
說罷,一個大大的準字落下。
可想而知,敢上奏這類奏章的人怕不是最后都落得個告老還鄉的下場。
蕭臨淵也太狠了
光幕外不少人背后溢出冷汗。
他們何時見過這種殺伐果斷、說一不二的君王
細數光幕直播以來關于神昭大帝的事跡,就是大宸的開國皇帝,那位馬背上奪得天下的君主也沒蕭臨淵這種恨不得開天辟地的恐怖架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