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時還有多少能讓他掣肘的存在呢
怕是當時登基數年后的蕭臨淵臨朝期間,世家貴胄連個屁都不敢放了。
一轉眼,元鴻躺在床上病的起不來,柳尚來看望他后,就走了。
看到這兒時,眾人就已經意識到,元鴻怕是已快走到他生命的結尾了。
那是一個深秋,深黃的梧桐樹葉掛了滿樹,被風一吹,蒲扇大的樹葉就上下打著晃、呼呼作響。
蕭臨淵穿著一身黑色帝王常服,站在梧桐樹下,看著樹上的葉子,聽著耳邊的風走過,不知在想什么。
風將微黃的信紙從他指間吹走,那張紙在風里打著旋,最后輕飄飄的落在地上。
正好清晰的顯示出紙上的字跡。
吾皇親啟
老朽風燭殘年得陛下看重,重整天下文學,是為幸事,雖死無撼誒。
然吾將死仍有二言愿留陛下,望陛下聽之。
其一,老朽敢問陛下是何人是姓姜,還是姓蕭
其二,老朽再問陛下心有所愛否,心有所恨否
其二,老朽不敬,欲問陛下開懷否
若姓蕭,爾為人間帝王,何不盡享人世繁華苦樂,也不枉生而為人,來人世走一遭;
若姓姜,爾為無牽無掛逍遙仙,老朽愿祝陛下此生長樂,歸寧返自然。
吾,愿吾皇百歲無憂,順心隨意。
畫面的最后,那張紙在被風吹走的前一刻,被文質彬彬的御史撿到。
看完信紙內容,他抬頭遙望向獨自站在梧桐樹下的蕭臨淵,后者的衣袍在風中被吹得輕輕擺動,像被
拴住身體的鳥雀再怎么掙扎也只能被困在原地,飛不起來。
蕭臨淵最后對問題的答案是什么
有人好奇,但也有人通過元鴻的這份遺信讀懂了一些內容。
蕭臨淵冷眼看著光幕,他還能是誰
他自是姜萬寧。
古古的聲音適時的出現。
這封元鴻留給神昭大帝的遺信,當時正巧被御史相墨撿到,于是,他就這么給夾進了書中。如今這封遺信還在博物館中被展出。
蕭臨淵,姜萬寧,咱們的神昭大帝到底更想當誰多一點呢
元鴻或許早已感覺出神昭大帝在兩個身份上的搖擺不定,但沒人知道神昭大帝內心的抉擇。
好了,接下來就讓咱們看看這兩位歷史大家的畫像。
光幕上,一左一右出現兩幅畫像。
左邊畫著柳尚,一身文士深藍長衫,頭戴峨帽,廣袖長袍,執筆揮毫寫墨,那筆尖揮出的墨跡好像能透過畫印現在屏幕上一樣,柳尚是執筆之人,而他們卻在紙中,端的是風流肆意,下筆如有神,文人意氣盡顯
而右邊這幅畫,畫的是一白袍墨襟須發皆白的老者,老者盤腿坐于一顆老松樹下,面容慈祥,在畫的底下還畫著一群擁擠的年輕弟子,那是他教育出來的學生。
兩幅畫不光人物神似真人,就連畫中背景、色彩暈染都極盡貼合人物形象。
看之前講過能入傳世閣中的幾位也是這樣,有好畫之人對作畫者的身份極其好奇。
“這畫到底是哪位畫師所作畫功上乘啊”
但也有看著光幕上的兩幅畫像產生艷羨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