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相處時,自然的像是朋友,而非君臣。并且,現代還留有神昭大帝的少數幾幅畫作,但和甘宜之的比起來,確實很差就是了,頂多算是個初學者的水平。
古古接著展示出了一張圖片,這次畫中的不是蕭臨淵的畫像,而是施漫雨
有從前見過她的人,一眼便認出這幅畫中的人就是她。
只是,也不知是不是他們記錯了,只覺得畫像上的她,比他們從前見過時的施漫雨要更加美上分。
于此,卻有更多人意識到,甘宜之的畫,到底是美在哪里。
他的手就像有某種魔力,能將現實中的人繪制在紙上時還要美上分,但人其實還是那個人,只不過,卻更像是把他們身上的美進行放大,然后定格在那一幅畫卷上。
“甘宜之畫人,當真是神了”
無數人看著光幕上呈現出的那圖上的女子,畫中女子只著簡單素色青衣,烏發半捥,面容溫婉清麗,身上無過多裝飾,發間只一根簡單的烏木簪子,披著月白紗衣,身形娉婷的撐著一把油紙傘從竹林中緩緩走來,如雨過青荷,氣質干凈而清新,真是好一個溫婉清新的美人兒。
再下一幅,眾人感受到了甘宜之繪畫風格的多變。
下一幅畫,主角依然是施漫雨,而這一次,卻是她著官服,站在朝臣議事的紫宸殿前。
星夜下,畫中的她獨自站在空闊的殿前,背對著身后的大殿,抬頭仰望著遠處的蒼穹,而她的前面是漫漫而下的長階,畫中的她只有一個背影。
可不知怎的,看著那樣一個渺小的背影,光幕下的眾人原本議論她美貌的人在不知不覺間聲音越來越小,直至最后,只顧看著那幅畫中她的背影,而不再開口說話了。
黑的夜,金碧輝煌的大殿光線昏暗,像是沉入某種陰影里,以及那方人影,整幅畫的色調顯得格外安靜,安靜之中又似帶著某種沉重,就像那畫中人的心情一樣。
這幅文師出官圖正是當年施漫雨欲辭官出宮,教育天下更多女子時所畫。那一夜,她最后一次站在和朝臣議事的紫宸殿前,她的前路不再是朝堂,而是走在天下女子的前方,引領她們踏出一條新的路。
我想,當時的她,心情亦是沉重、緊張而充滿期待的吧,因為,她將會是更多女子的引路人。
這是份沉重而責任重大的理想,她一步踏出,從此無悔。
接著,古古又一連展示出多幅甘宜之所畫之畫,每幅皆屬精品。
但其中有一幅畫,最為濃墨重彩,也最為肅穆。
畫中年輕英俊的帝王獨自站在莊嚴恢宏的巍峨宮殿之前,接受底下眾人的朝拜,周身無人可比肩,底下跪滿了密密麻麻的人,場面恢宏而盛大。
而不知為何,在畫面中的空白部分,卻偶有血色,以及一兩個奇怪趴俯在地之人。
畫卷的中央,是蕭臨淵穿著墨金龍袍,頭戴王冠,手持王劍,站在長階之上,他手中的劍尖處有鮮血滴落,那血似梅花盛開,在那以黑和灰色為打底的天幕背景下,顯眼又奪目,而帝王始終目視前面,眼神冰冷凌厲,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攝人的威勢和殺氣。
到此,光幕外的人才發覺過來那些紅色是什么。
那是血,以及一些人的尸體。
“這是”
大宸有人好奇這幅畫中的場景是發生在何種時間,又是何種地點,因為畫中大殿的建筑風格頗有些眼熟,但再仔細看又確實不是如今的皇宮。
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在看了許久后,依稀認出畫中之地是在何處。
“那是舊朝的行宮”
聽一朝中的老臣這么說,其家中之人也反應過來,是了,這個風格看著確實有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