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在有違他們的認知。
南宮舒華因為想給菜籽找個溫暖的環境,于是她還在軍營的伙房里面也撒了一把菜籽。當時軍營里的伙房呢,是居于一個山腳下的窯洞里面,腳下是土,又因為常年生火做飯、燒水,室內溫度也高,空氣潮濕,可以說找遍整個軍營都沒有比伙房更溫暖的地方了。
于是,在菜籽撒下去的十幾天后,土里還真冒出了菜苗,這在北疆太過難得。南宮舒華意識到,這是個給北疆百姓增加口糧的一條好途徑。
但在農事上,南宮舒華畢竟沒有那個天賦在,她在帶人反復嘗試了好幾次后,成活的概率太低,不少菜籽撒下去伺候的再精細也發不了芽,于是她開始向朝中求援。
她將自己在伙房里種出青菜的事,一五一十的寫進奏折,派人送回京都,而神昭大帝呢,在看完她的奏折后,很懂她的訴求,當即派出了李稷,讓他帶人前去北疆研究如何能種出菜和糧食。
古人不懂什么是溫室大棚,不能精準測量出溫度、濕度的變化,但他們也自有他們的聰明才智,李稷在農事上的天分就很高。
他到了北疆之后,通過多方對比發現,菜苗在伙房里能長出來跟室內的溫度有關,接著,他便開始研究起如何控制室內的溫度、還有土壤的水分等。
最終,在李稷的外援下,成功在北疆建起了第一批土木棚房。這種房子和咱現在的溫室大棚就很像,但古代條件簡陋,根本沒有塑料棚子和玻璃房,于是他們就將土壘成磚和木頭搭成一個封閉的房子,在房子里面進行種菜和種糧。
這類房子四周墻壁是中空的,菜田的間隔地下也留有散熱的通道,通道在房子里都是打通的,這樣只要有人在外面留有的升火口進行生火,房子里面的溫度就會提高,再通過在之前室內成功種出存活率較高的菜苗時,記錄下冰塊的融化時間,之后,只要再用同等大小的冰塊在同樣的時間里冰塊融化,也就說明室內達到和之前一樣的溫度。
這種方法在當時,也被叫為冰融法。
這種記載中的房子是沒有真實圖像的,只找到一點古人畫的這種房子的畫,所以古古現在播放的是現代專家們復刻出的關于這種房子的圖。
北疆眾多百姓都看的很認真,因為這個法子學會了,他們就能在寒冬里多口糧來吃。
李稷在北疆研究出這種種植糧食的方法后,這種外表簡陋占地面積有很大的土木棚房在北疆就變得越來越常見,技術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成熟,使得北疆后來每年的糧食產量得到大幅提高。
只能說,種菜如育人,莽瓜賽農神。農神加把力,雪地出奇跡。
南宮舒華若無其事的干笑兩聲,左右又無旁人在,她才不尷尬呢。
但除了她以前的所有人,聽到古古的這句總結性調侃,紛紛只想翻白眼兒,原諒他們語塞到不想說話。
南宮家父子二子此時臉頰泛紅,十分想關上房門躲起來,好再也不見人,但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好在此時臊的慌的南宮父子二人正覺沒臉見人時,古古接著開口,卻是對他先前說過的話提出了另一個質疑,其實最開始說的,南宮舒華想種菜換換口味的說法,是她自己說的。但是呢,還有一個說法和猜測她在給她的父親和祖父守孝。
光幕外,諸人一愣。
守孝期間是忌大魚大肉的,但北疆那地方,可以說是菜比肉更難尋,不吃肉那能吃的東西最少要減一大半,所以能吃的少了,南宮舒華沒辦法才開始種起了菜。
古古不急不徐的拋出一個合理的疑問,其實只要想想就能明白這個結論是怎么來的了,你們想啊,南宮舒華從小被她家人寵著長大,如今她爹和祖父死了,南宮舒華怎么可能毫不傷心沒一點表示的嘛,這從感情上說不過去啊。
張了張嘴,室內的二人說不出一個字。
氣氛在慢慢冷卻,像是掉入零下幾度,原本的輕松愉悅過去,結尾卻是藏著一口玻璃渣,于是連帶先前聽到的故事也都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也有一些人此時才明悟,他們早該想到的,南宮家父子二人一死,南宮舒華作為他們的血親,怎么可能無任何心傷
什么在北疆吃肉吃膩了,或許是因她那時已是一軍統帥,在公不好言私情;再者,還有南宮家父子二人彼時的身份稱一句反賊也不為過,還早已不是南宮家的人,若南宮舒華此時再為其守孝,怕是要在朝中留下話柄。
不能稱守孝之名,卻是行守孝之事;
若有人來質疑,南宮舒華說出一萬個不吃肉的理由就是不說是守孝,知道真相的人又能拿她怎么樣呢
不能。
孝在行,不在言,大抵就是如此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