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兒子這哪里是軟弱分明是藏劍于鞘,不愛露鋒芒。
在相白對其的記載中,就有寫他幼時曾發生的一件事。
歷史原文主播就不放出來了,在這兒主播就說一下大概故事吧。
古古清了清嗓子,開始講道在楊宏十歲那年,他的父親曾將他帶入軍營,遇到幾個其他武將家的孩子,他們在吹著他們中誰誰誰的劍術最好,是他們當中的第一。
然后這個第一就很囂張的走到楊宏面前挑釁,說要與他比試劍術,楊宏不想搭理他,便想走,但沒想到被這幾人堵住了去路。
他們說楊宏若想離開,須得認輸,然后楊宏二話不說就認輸了。
這件事事后被他老爹知道,那給氣的呀,拿起鞭子就狠狠的抽了楊宏一頓,罵他,不戰而降,武之恥辱,將來如何繼承將軍府,怎么能上陣殺敵,吧啦吧啦一堆
古古的講解簡單直白,語氣還略有些搞怪,惹得回憶起往事的楊宏忍不住莞爾一笑。
他是真沒想到,這等小事也被記載進史書里去。
楊宏沒有反駁他爹的話。之后,先前令楊宏主動認輸的幾個孩子回去后得意洋洋,覺得他是個慫包,然后第二次又找到他挑釁。
是的,以為人好欺負,就想上去欺負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就不差往后更多次。
他們言其楊宏不配為將門之后,辱其祖上功名。這可踩在了楊宏的雷點上。
楊宏也不再慣著他們,直接拔出腰間木劍,單挑他們一群人,還將他們全都打敗了。幾人落荒而逃,這次事傳到他爹耳朵里,他爹這次高興了,夸他有血性。
然楊宏卻言劍本兇器,君子藏劍于鞘,不露是為仁;若出,當為行正義事,而非逞兇斗狠。以武凌人,勝之又有何喜
也就是這一番話,叫他老爹幡然醒悟,原來自己兒子不是怕打架,只是不愛與人打架。
知道兒子不是慫包蛋后,他老爹之后也就不再對他練武多加干涉,且死前還很放心的將將軍府交給楊宏繼承,那年,楊宏十四歲。
他爹剛死,一群親戚就跑來打秋風,欺負他一個小孩當家,想趁機從中撈上一筆。而楊宏也很簡單直白,他看著人家對自己當家指指點點,用各種理由連吃帶拿的,楊宏沒有發怒。
他反而大方的說,諸位長輩想從吾家中拿什么東西,盡數拿走好了。一聽有這好事兒,那群人還不樂瘋了。
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就寫了一紙告書,將這些人全都告上了京都府衙,并且還拿出了之前偷偷在暗中記下的這些人各自都拿了什么的賬目記錄,記的那叫一個一清二楚啊,然后等到官差去那些人家家中一搜,是
一搜一個準兒,直接以盜竊他人財物的罪名將這些人全抓進了大牢。
他們當然說,這些東西都是楊宏讓他們拿的。
楊宏的回答卻是,并不知情,還質問他們是否看他年少便好欺負,但他可辱,家門不可辱。
古古在此提醒,他說這話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家別忘了,雖說寧遠將軍府到了他這一代是落魄了,但到底是占著一個開國功臣之后的名聲,破船還有三斤釘,辱其家門,一個有辱功臣之后的帽子是跑不了了,別說什么拿的時候是楊宏準許的,你錄音了嗎你有證據嗎
沒有。既然敢趁著人家爹剛死就上門去欺負人家兒子,那就得做好被反咬一口的準備。
古古說的義正言辭,接著卻是刮風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