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來當這些人要被定罪時,楊宏又開口為他們求情,言其皆為親族,將所拿之物盡數還來,知錯能改便好,牢獄之災就免了。
當時律法在盜竊這塊還是挺寬容的,當事人都表示不追究,那府官當然也不多事,且楊家在京都也算有些身份的人家。事后,楊宏不僅要回了自己家的東西,還收獲了一個好名聲。
可以說的確很聰明了。也不怪古古這么想,他說道楊宏當時無官無職,若不借官府之勢,狠狠鬧一出大的,恐怕將來那些人還敢打他家的主意;但事后的饒恕,不管是出自真心,還是假意,收獲的結果都是好的,那幾家人不僅再不敢得罪他,楊宏還在京中收獲了一個好名聲,言其寬容仁厚。
古古覺著吧,楊宏也是一個心機boy,芝麻湯圓屬性的,沒看這出計謀就玩的很溜嘛,但這也怪不得人家,畢竟人家性格仁和,不代表就得忍氣吞聲啊。
和六皇子坐于一處的楊宏并不覺得這有何值得被拿出來說的,當年的自保之舉,實在當不得被后世之人記住。
但主播之前說的那件事,在當時人看來只是一件小事,并未濺起多大的水花兒,在京都那些年少成名的天才面前,楊宏在入朝之前的經歷都可以說是平淡,在京都存在感不高。
他是景德四十年,息帝登基時入朝為將。歷史上,少有人知道京都名不見經傳的楊氏子和息帝,其實是早就認識的朋友,有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抵也和兩人在人前從未表現的有多熟稔有關系,知道這件事人少。
就連相墨也是因一次意外,才從當事人口中得知這一事情。
我想也正因為如此,息帝才會在臨終前,想將兩萬精兵秘密交托給他掌管,不管是不是想防備蕭臨淵怎么怎么樣。雖然最后息帝又打消這個主意了,但通過這個事情也足以看出息帝對楊宏的信任。
或許是當時朝中武將堪用的少,但在威名赫赫的蔣明橖等其余諸人間,他偏挑中了當時剛入朝的小新人楊宏,或許是出于對他人品的信任,又或是朋友之誼,總歸最后選擇之人是他。
史書還曾記載,二十八功臣里的楊宏和謝無念一樣,最喜結交好友,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市
井游俠,皆可為友。包括后來他東征戰場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七虎將,也都是楊宏十五歲時離家闖蕩江湖時,結交的朋友。
在聽說楊宏要東征上戰場后,他們便來投奔于他。
然后,古古在直播間展示出了古時的諸國分布圖。
大宸在那塊地圖上所占面積最廣,位居地圖中上部分,但卻不是唯一的一個國家,上面的國家很多,甚至有些不能稱國,該說是部落或是族群才對,各個國家因國土面積大小不同標記的顏色也不同。
古古將鼠標指向東邊,大宸最開始東征是在昭元三年,南宮舒華為主帥,幅將楊宏、羅申,一直到昭元六年,南宮舒華剛帶兵打下東邊的東岳國,就因北疆叛亂不得已從東征戰場上退出,請命回京,然后就是直赴北疆。
而東征戰場的主帥就變成了楊宏,羅申為副將。
兩人在南宮舒華走后,接著領兵往東邊打,又接連攻下兩國,捷報頗傳,最后更是一路打到東海邊兒。這時,已經到了昭元十一年,北梟王南宮舒華在這一年身死,滅神之戰開啟,兩人奉王命,帶著軍中自愿參戰的士卒往西,奔赴滅神之戰,兩人不僅在戰場上殺敵有功,最后一戰中更是隨行神昭大帝身入沙蕪,楊宏在此戰負傷,后因傷喪命。
在此古古插播了一句題外話,要是沒有滅神之戰和神種,我猜下一步,等海船建好,就是他們率軍進行海上戰役了。當然,后來的項飛也很厲害就是了。
二十八功臣他全都愛,by古古。v
見評論區有人好奇項飛這個名字的,古古也就順勢解答了幾句。
說起項飛,其實他并不是大宸人,而是出自最靠近東海的一個小國,他是那里的將軍,可惜最后被楊宏所俘,他本以為戰敗必死無疑,他本人也甘愿赴死,卻懇求楊宏不要傷害他們國家的百姓還有奴隸。
楊宏聽完,只答了一句,將軍劍下,只斬敵寇,不欺平民。
也正是這一句話,叫項飛甘愿歸降大宸,也對楊宏佩服不已,后來一直將他奉為偶像。
史書中的這句話也一直流傳至今,應該有小伙伴兒聽說過吧除此之外,像漫展啊、博物館里的人文介紹中都有記,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