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放著好好的皇帝不當,一個身為丞相卻不干人事兒。
說完,白隨小心的朝入口處張看了下,確認蕭臨淵沒半路再跑回來才狠狠松了口氣。
白隨真是一對兒奇葩君臣,怪不得這倆能湊一堆兒去
說這話的時候,他是全然忘了自己也是二十八功臣的一員吶。
此時聽完古古的一番分析推測,大宸許多人都愣住了。
也有人眉頭打結,表示難以理解。
“這都干的什么事兒啊”
不知道多少人在此刻拍大腿,不知是氣還是無語的道。
好了,現在說完謝無念的原因,再來說說當時神昭大帝蕭臨淵又愿意回來的主觀因素。
他消失半年,為什么最后又愿意回來了呢
一、諸君請看相墨散記第十七冊,你們知道那一冊上寫了什么嗎
古古的語氣不自覺低沉下來,表情也變得沉重,滅神一戰結束,左相謝無念帶兵回朝,路過邵州時,城中一路皆白,那風中翻飛的白綾啊、如雪一般的顏色,一尺素白一寸血,一滴淚來一英魂。
古古紅了眼眶,光幕上開始展示起書頁上的文字圖片,古古誦讀著這段記載。
冬至邵州李村,夜間暫歇,村中婦孺供柴取暖,熱情備至,一小童喚門前生卒為父,喜言父歸,其母上前,面色凄白卻無淚,對子言父不歸,父已亡。李家村滿村無青壯,唯剩老弱婦孺。
寡母門前待兒歸,大軍行過,卻無一人是她兒。
喪軍至,民不迎,滿城門后淚雨聲,哀凄不絕耳。
一門三父子,戰后無人歸。
山上新墳多成林,眾數卻為衣冠冢。
歸京途中軍糧盡,民送簞食壹漿援王師,謝相收之不敢拒,無人察時食樹根,而不敢食民物,愧以咳血也。
還有后面那許許多多的零散記載,古古沒有都念出來。
相墨筆下的這些記載,均出自他隨軍回朝親眼所見。
戰爭是殘酷的,沒有哪一方是真正的勝利者。
若神昭大帝于定天崖逃生,藏身在民間,你說,當他看到這幅戰后之景,又是否會生憐呢
古古覺得會的,因為他是蕭臨淵,雖心有一個姜萬寧的夢,但他同時也是一個皇帝。
神不憐世人,然帝愛蒼生,大愛無疆,離宮又歸,是我們這位千古一帝真正將自己視作一個帝王、真正拾起手中權柄,甘愿登臨至尊真正成帝的,一個最好的證明。
也就是從這次回歸后,他似乎再也不想著逃生這座皇宮,坐在龍椅上幾十年,直至謝無念身死,退位,成為太上皇,十年后,離世。
姜萬寧是那人自由而瀟灑的夢,而蕭臨淵,卻是他甘愿選擇的職責;
輕嘆一聲,古古復又說起,當然,還有一個陰謀論的說法,大家不妨也聽聽看。
那就是神昭大帝蕭臨淵之所以詐死失蹤,是想隱遁幕后,好方便他徹查北梟王南宮舒華之死的真相,看背后是否還有人參與。
古古攤手,這個猜測不是說沒可能,主播個人感覺還是有可能的。
為什么呢
剛要張口,古古突然想起什么,話風一轉先為自己后面的話補充了一個前提。
當然,這個猜測是要建立于真的有人暗中幫了南宮太后一把,才致使她的計劃成功,害的南宮舒華身中神種自焚。
而神昭大帝就是因為有這個懷疑,所以才玩起了消失,只為查明真相。
而在他回來后,其他還算正常,唯有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蕭臨淵和謝無念兩人的關系變了,說是化友為敵也不為過。
這可不是古古胡說,他表情凝重,你見過死里逃生一回來,就手掐昔日是好友同時也是君臣的嗎而且,后者也同樣毫不客氣的奉以還擊。
謝無念與蕭臨淵啊,這二人關系說來甚是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