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試試”
“沒興趣。”
白隨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但他也沒有再強求,看著滿臉冷淡的少年,他想起了自己少年時候,也是這樣瘦弱。
只是他比蕭臨淵幸運,少時,他至少還有一個愛自己的母親,想到這個稱呼,白隨心里痛了一下,眼眶也不由得一酸,他連忙轉過視線,表情自然的飲下一口酒。
“我曾十二年為張思過,雖此后人生只作白晉緣,但走過那十二年之人依然是我,張思過這個名字依然是刻在我身上的烙印之一。只是,這個烙印,只會淡去,卻不會消失。”
這大概就是光幕認可他叫張思過這個名字的原因吧,就像白晉緣再怎么否認,他從前就是叫張思過,這是已發生的事實,不可改變,那十二年的人生也不可拋卻。
那蕭臨淵呢
他該是也能有兩個名字在光幕上變換的,白隨想。
“我明白了。”
蕭臨淵從未在光幕上發言過,一方面是不想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上面被大宸那么多人所關注到,一方面是實在對古古這個小輩無話可說。
所以他干脆就什么都不說好了,裝死。
古古去倒了個水,放松個幾分鐘后回來了。
光幕重新亮起,古古接著直播,語氣平板直述。
白晉緣,生于景德一十二年,其父張臨,其母白微,這二人的身份主播之前就已說過了,在此不多作闡述。性格豪放灑脫,有文人之智,又有武人之勇,所學較雜,但唯獨在法之一道上建樹頗深,在大宸后世有法學大家之稱。
白晉緣之前曾有過兩個名字,一個是張思過,還有一個是白隨。
古古伸出兩根手指,搖了搖,為什么叫張思過我們都知道了,但為什么白晉緣入朝之前曾叫白隨呢
放出勾子,下一步他緊接著解說道昭元十二年,白隨入朝,改名白晉緣。那時相墨就曾問過他這個問題,白晉緣的答案呢,也很簡單。
那年他十二歲時,母親死了,自己流落街頭,正要活不下去時正好遇到他師父。
歷史上他并未透露過他師父是誰哈,主播也不知道,只知其師父精通武藝,是個游俠,然后他師父
看他可憐,就把他撿回去養在身邊當徒弟。
那時,白晉緣決定換個名字,隱姓埋名生活,免得被他父親知曉又被追殺,但他千思萬想,最后想了無數個名字都不滿意。
最后他干脆不想了,直接就取了隨便中的隨字,跟母姓,就叫白隨。
但據說,他后來一路上跟著他師父流浪時,有時也曾叫過其他名字,比如什么白隨便、白郎、白野,甚至白食,稱呼什么的對他來說似乎都無所謂,不過想想也是,飯都吃不飽了名字有什么重要
白隨的師父待他很好,但他也只是一個四處流浪的游俠兒,窮的叮當響,要養活一個孩子并不容易,因此白隨少時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兩人餓了就撿山林中的野果子吃、路邊討食、幫人做工賺錢,困了就睡山洞、或者隨便找個墻角一窩就是個睡覺的好地方。
但少時的白隨始終不肯放棄二件事兒,一是為母報仇;二是讀書,二是習武;武功白隨的師父就可以教他,唯獨要讀書卻很難。
據白晉緣個人傳志記載,少時的他為了能有書讀,像什么文人雅士常愛去的集會呀、清談會啊,但凡能讓他有機會聽上一耳朵學問的地方,他都會想方設法鉆進去,如果實在進不去,蹲門口聽里面的人談文論經的事,他也不是沒干過,還曾短暫將自己賣作富貴人家的書童,為的就是能有機會接觸書本、學習書中知識。
哪怕活的再艱難,唯這二件事永不放棄,也不能放棄。古古喟嘆,少時的白晉緣,真的是一個如野草般掙扎著蓬勃向上的少年啊。
世事若風急雨驟,雷霆萬均而不死,死灰亦將復燃,人志與天一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