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引得大宸許多人疑惑不解。
這是什么稱呼
看到評論區里有人在問,古古適時出聲解釋,我們現在叫鹽堿地,但在古時候的大宸,可不是這個叫法。那時人們把那類因含有大量鹽分和堿性物質而無法種植作物,又或是地里的作物生長十分不良的田地,稱作鹽漬田,或者鹽漬土。
但那時的人們并不知道,這類土壤之所以影響作物生長、甚至嚴重的情況下,整片田地都無法長出莊稼,都是因土壤中的鹽堿過多,土壤滲透壓太強導致植物失水。
鹽漬土大宸許多人都知道,概因那土里是有股十分明顯的咸苦味,所以不知從何時起,這類土就被人叫作鹽漬土,還有鹽漬田也是同理。
“堿性物質這是什么東西”
農田里有人不解,不光是他們這些常年在地里干活的人疑惑,就是某些自恃常識淵博的人,也是頭一次聽說這個名詞。
古古一笑,全當這些人又在故意演他,所以就沒有給他們進一步科普的想法,而是接著后面的故事講道李稷自然也是不知道鹽堿地不長莊稼的原因,但是從北疆回來后,他的探索創新精神好像就再上了一個高度。
不知道原因沒關系,那就試用各種稀奇古怪的辦法去試。反正都是土,又不要錢,失敗了再換另一個辦法重來就是。
昭元十一年,李稷帶著農務司的幾個屬官出京,去到當時京都附近的一個小縣,名叫石華縣的地方,因為這里剛好發現有幾塊鹽堿田可讓李稷實驗用,所以神昭大帝大手一揮,直接把那幾塊田地買下做實驗田,讓李稷研究個夠,想啥時候回來就啥時候回來,一直待在地里研究也隨他。并且,還調了一隊衛兵護衛他們的安全,生怕這些研究人員出現意外。
好吧,最后一句純粹就是古古的調侃加題外話,但這也確實是歷史上的真事兒。
他笑道歷史上的神昭大帝相當開明,哪怕國庫再沒錢,也沒短過農事和民生方面搞研究的錢,手下人要什么給什么,還不指手畫腳,我愿稱之為古代最佳好老板。
呵
一群人對古古的彩虹屁已經免疫,翻著白眼兒冷笑。
李稷到地方之后,立馬指揮人開始實驗,在鹽堿地里種莊稼和其他植株,最后果然無論是施多少肥、照顧得多仔細,最后長出的植作物也十分稀少,情況不一,發育的不盡如人意。
李稷于農事上的天分,讓他很快猜到可能是鹽漬田里的土壤有問題,但他又不知道問題根因是什么。于是歷史上,這位農神大人稀奇古怪的給鹽漬田改良土壤的辦法來了。
古古的口氣聽起來很怪,很是調侃,又像是打趣。
第一種他覺得鹽漬田的土壤有問題,是有病的,眾所周知,人生病了得吃藥,那土壤生病了能不能也用吃藥來治療呢
當時李稷聽人說,百里疾那里有一種專門治療脫發,
令人頭上重新長出頭發的藥,有人用過效果十分不錯。李稷二話不說就找上百里疾,讓他調了上百幅藥來,再用水沖泡了灌鹽漬田里,給土壤治病。
大宸諸人喵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