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稷死后,除卻他的妻子兒女,有一人對他的死最為傷心,不僅三年不食肉糜,還在他走后時常以淚洗面,甚是懷念。
此人便是他的好基友荊越。
當然,大宸諸人是不懂什么是好基友的,古古滿臉感慨,歷史上,金萬來因為始終求不來一碗粥,最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母親餓死在自己面前。
而同在大宸時期,也有人因為別人好心施舍的一碗雜糧飯,而記了別人一輩子恩情。
半生互為知己好友,相知相伴,指的就是李稷和荊越二人。
剛說完,突然的就話風一轉,當然,在某些少數時候,荊越也有在網上被稱坑友就是了。
但無疑,他對李稷是真的感情深,有時候分別久了,再見情緒上頭,倆人抱在一起哥哥弟弟的,那場面膩歪的呀,看的直令人牙酸。
相墨就曾在書中記道,農務司使李稷出海半月不歸,工務司荊越連夜奔赴綾州,乘船出海親尋影蹤。
幾番搜尋無果,日日跪于海邊痛哭流涕,連聲稱悔,不該教李稷坐船出海歸京,其聲之悲令過路之人,聞者傷心。
后,稷歸,荊越喜不自勝,夜半提履相迎,兄弟二人抱頭痛哭,秉燭夜話,日出而意猶不盡。
沒錯,為什么咱現代有人會說荊越是個坑友呢,因為他某些時候是真的坑呀。
古古哭笑不得,每個人交到的朋友都是不一樣的,這些人性格不一,然有一種,往往總叫人無奈。
那就是待人真誠的坑貨
李稷那次為什么坐船走海路
因為荊越在信中的提議啊,李稷回一趟許州,去的時候要一個多月,回來的時候又要走上這么久,長時候不見李稷,荊越心里想啊
于是就出主意讓李稷坐船趕緊回來吧。
而李稷呢身為好大哥,一聽弟弟想他了,那還得了
可不就馬上拐去綾州,坐上船就乘風破浪恨不得連夜直達京都。
可惜第一次坐船,跑錯了方向,好險自己沒死海上,而荊越也差點哭死在海邊兒。
古古口氣搞怪道,臉上笑容燦爛,惹得光幕底下的好友二人一時間都有一絲絲的尷尬。
李稷臉紅,荊越亦如是,眼神左右移動著,就是不敢看周圍人的表情,也生怕聽到這時有人調侃,不過好在沒人如此做,也算是勉強維持住了他的面子吧。
荊越我們哥哥弟弟的感情好,多正常啊怎么偏從你嘴里說出來就總感覺有點怪怪的
李稷默默點頭。
可能荊越也沒想到,自己從小到大在海邊長大,不知道出海多少次了都沒事兒,偏李稷倒霉催的,第一次坐船出海就遇暴風雨,還悲催的在海上迷了路,差點回不來。
你說他是故意的吧
他又不是故意的,反倒待李稷是真心實意的好,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好基友
都沒他倆能膩歪。
然而,某些時候的不靠譜行為,又是真的坑。
關鍵是這貨坑自己人,往往都是無意識間的行為,簡直就是一大寫的坑貨,還是令人想氣氣不起來、想甩掉又做不到的那種。
像這類事情在相墨散記中,還記載了好幾樁。
比如,某年神昭大帝得了一筐他國進貢的水果,很是難得,他賜了一盒給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