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古心神震蕩,面上也更加肅穆。
昭元二十二年,九州通渠正式動工興建,從大宸以南往北開始修建的這條主干一路上就要經過九個大州,可以說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光是動工前的準備工作就足足做了九年。
但這項前期做足了準備工作的工程,在開始動工不過才兩年,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導致工程被卡住。
原來當九州通渠這一條主干河道修建到沛州天公山腳下時,江利才發現,天公山下的那片湖泊底下暗流十分之多,每到雷雨密集的時節地下水還會上涌,水流爆漲,一夜之間就可將湖泊變大河了。
這一變故直接打亂了江利原本的計劃,要知道,河道的長寬都是有一個修建范圍限制的,這一下,時節不同導致的水流量變化也不同,那修到此處的河道是繼續按原圖紙的長寬進行,還是改動呢
一改吧,天公山處的水流減低時,這一主干后面的流域水源也會減少,可能還會面臨缺水的危機;可不改吧,一旦此處河道過寬,將來建成后,河水積漲,沖垮河道,那后面的河道也算完了。
這才是讓江利犯難的點。
可能是當初負責勘探這一處地形的人員,去的時機不湊巧,所以才不知道這一情況。
這也就導致那時工程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
思及后面發生的事,古古是一點兒也不著急,還有閑心說風涼話,你說現在這九州通渠都修完一段兒了,這個時候再重新規劃路線,那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啊再說了,之前修的那上百公里的河道難道不要錢啊
又或者從沛州其他地方過古古嘿嘿一笑,可以啊也不是不行。但據記載,大宸時期,沛州地界多水,基本人在路上走不了二里地,就能看到什么溪啊湖的河的,甚至還有江的,出行基本走水路。
所以你就說,這路線該往哪兒改吧哪兒能保證沒有地下水流是不是萬一再地下水上涌的多點兒,就又要工程改道兒
這可不是兒戲,從動工開始,上到朝中下至民間,不知道多少人都在看著呢。
等他一規劃又是幾個月、兩年過去,這工程還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兒,停工時的人力、物力、每日都如水流掉的錢糧,還要同時面臨皇帝、百官和民間給的壓力,咋個能停的起工哦
江利怕是當時都想死一死。
江利作為當時負責督造修建九州通渠的總負責人,在想過各種辦法之后,實在是沒轍了,就把當時困境上報給了神昭大帝。
神昭大帝也不是萬能的,江利的困難報上來也只能是再多一個人為此發愁罷了。
這就是現實版,能解決問題叫皆大歡喜,不能解決問題,也有一個詞語來形容,叫共生愁緒,越來越愁。
快樂不能產生,愁卻是與日俱增的。
來哇,咱們一起來頭疼吧
你的嘆氣我的嘆氣,好像都一樣
古古腦海中魔性了一下,趕忙拉回自己跑飛的思緒,故作正經的咳了咳,繼續裝作正經嚴肅的樣子。
神昭大帝思索再,詔見了荊越。史書上記載的內容,翻譯過來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就是說,神昭大帝剛開始問荊越,有沒有什么用于水利上的器械,能否研制出一個引導或是使地下水改變流向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