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古搖頭,自是不能。于是明心便只能留在京都先找個落腳的地方再說。
然而,他進不去皇宮,不代表身為皇帝的蕭臨淵就不能出來了呀古古說道神昭大帝蕭臨淵一生到處浪,除卻史書上記載的幾次出巡,平日也沒少喬裝打扮溜出宮來,不然也不能遭遇那么多次刺殺,連他和明心的巧遇也是在這種情況下。
昭元十二年,京都郊外,明心正尋到一處竹林中打坐冥想,正巧就碰到蕭臨淵一伙人被人追殺,明心二話不說就很熱心的沖上去幫忙,打傷敵人,卻不傷人性命。
等到敵人解決,只剩下蕭臨淵一伙人的時候,明心正為林中死去的人念往生經文,這時蕭臨淵告訴他,死去之人皆是對滅神令不服者,還問明心在此作何
毫無疑問,這是帝王的試探,也是對明心出現在這兒起了疑。
也就是這一句話,叫明心意識到面前人身份不簡單,但可能他也想不到出現在自己面前的人就是皇帝。
明心實話實說,道明自己上京的來意,還說自己出現在竹林中,是因為進不去皇宮,所以在此暫作清修。
光幕中心變成一頁史書上記載的文字圖片,上書昭元十二年,帝出宮,于郊外竹林中偶遇神教徒明心,聞其來意,未露身份,只作一尋常富家公子,與其言談半刻鐘,定下青竹之約。
當時的明心并不知曉自己面前之人就是皇帝蕭臨淵,而蕭臨淵恐怕也沒想到,當日與一民間普通的神教徒口頭定下的那場約定,在足足跨越近六十年的時間后,還能有再赴約的一天。
那么長的時間,足夠許多人將這一場約定忘記,誰還真的能堅持這么久不放棄
明心卻是可以。
所以這大概就是歷史上的蕭臨淵說他固執、認死理的原因吧。
古古心中感慨,面上卻嚴肅,頷首說道,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視頻的形式,看看歷史上關于這場青竹之約,也是明心這個人的一個小短片。
古古的話音落,光幕畫面就發生了變化,先是畫面一黑,后一個清冷低沉的男音問,“你見過神嗎”
一大片搖曳的青翠竹林中,一個破敗不起眼的茅草屋內,兩
人站在窗邊,眺望著面前的竹海。
一個身穿白底繡青云圖樣的男子,面如冠玉,身姿修長,看長相亦是十分俊美,只是臉上帶著一股凌厲的寒意,叫人不敢靠近。
在他身旁隔了一步遠的地方,站著一個身穿灰色長袍,頭戴形似帆角長帽的男子,微微垂眸,面容平和,看打扮像是某類特定身份的人。
光幕外的人一眼就認出了畫面中的兩人是誰。
蕭臨淵和明心。
剛才的問題也是蕭臨淵問明心的。
后者聞言,淡淡的搖搖頭“未曾得見。”
“那你憑什么相信世上有神的存在,那是什么還是,人們供奉的神,只是人自我欺騙和安慰的東西。”
明心沒有說話。
蕭臨淵望著窗外竹林的目光泛著寒,也帶著點點的不以為意、漫不經心,他的眼中看不見一點對神的敬重,只有想起某段往事時的沉重、漠然。
他想起的,定不是什么輕松美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