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略顯尷尬,應了一聲是:“一開始不知道子午宗在哪里,又怕負了孫前輩囑托。就把韜劍放在長安,以保萬全。等下次來子午宗,我就把劍帶來。”
這自然是李秉的謊話了,不知道是怕丟人,還是覺得負了孫無亦的囑托,心生怯意。他將韜劍丟失的事情瞞了下來。既然已經知道寶劍下落,自己弄丟的寶劍,還是要自己尋回來!安子也知此事,只是既然李秉不說,他也不會說破。
“這個倒不妨事的。既然孫劍主傳了你內功,又把劍傳給了你。你就是新的劍主了,那劍自然是你使用。不用再還回來的。”宋無霜早已經把李秉當成了子午宗的自己人。
但孫無亦是否真的想讓李秉當新的劍主?恐怕是沒有的。他當時命不久矣,只想讓人把劍送回去,再傳功是為了讓李秉保護安子。
旁人不知道安子的身世,也不知孫無亦已死。結果這既給劍,又傳功,卻讓所有人都會錯了意。連帶著李秉都以為孫無亦是要收自己為徒,鬧了一場天大的誤會。
“說起來,你還是新一代弟子中的第一位劍主呢。你之前的四位劍主都還是‘無’字輩的弟子。”宋無霜笑著說道。
“我們北域子午宗說起來也有一百多年歷史。隋朝時期,隋煬帝四處征伐,柔然也跟突厥打成一團。一位‘兵家’一脈鑄劍大師厭煩了無休止的戰爭,帶著自己的家眷便遷往了極北的地方,最后在一處絕美的湖泊邊落腳,創立了北域子午宗。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月光皎潔的子時,還是太陽熾盛的午時,這湖泊都美的讓人沉醉。于是便起名北域子午宗。”
“原來是這樣,真的很好奇,那湖邊是怎樣的美景。”盈瀾兒在這大草原上,心曠神怡,想到有更好的美景,心向往之。
“等到了門派里,你就看見了。保準你喜歡。”
“我一直聽你們說,四劍的劍主,這是個什么意思啊。”盈瀾兒自從知道姜崇景要娶自己,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一路上談笑風生,心情總是甜的,像只歡快的燕子。這樣的盈瀾兒,李秉看著也很替她高興。
“子午宗有四把寶劍,分別叫文、韜、武、略,在江湖上廣有名氣。子午宗里持這四劍的,就叫做劍主。”說著宋無霜指了指自己馬腹上那柄“文劍”,看劍鞘,果然跟韜劍一模一樣。
“說起這四劍,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反正時間還早,宋無霜干脆講起故事來。
四人一路向北,深綠的草原已經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皚皚雪白,偶爾見到一兩片樺樹林,也是光禿禿的,樹梢上滿是積雪。這里的確是比雞鹿州又北不少。
“子午宗創建的時候,初代掌門就是兵家的鑄劍大師,整個江湖也沒有幾人比他更厲害。可是之后幾代卻一代不如一代。子午宗地處便宜,少有人煙,自然弟子也少。出不了什么人才。
不過到了貞觀年間,卻出了一位天才,祖上傳下的鍛造術練的精通,就算在中原也小有名氣,還有個綽號叫‘碧海匠宗’。不過這位掌門確是個劍癡,終日鑄劍,別的兵器一概不鑄,也很少去中原,否則恐怕名氣會更大些。
當時大唐處在最鼎盛的時候,到處征戰,大破突厥。這征戰自然就需要更多兵刃,軍器監造不出那么多,就到民間來買。當時最大的一家,便是略陽的兵家門派‘三謀宮’。軍器監在民間購買的武器。十之七八都是三謀宮出的。
這賺了錢自然就有人眼紅。擅長鍛造兵器的,除了兵家,還有墨家和火沖一脈。墨家俠義為懷,不會計較這些。但是一些火沖的小門派就不愿意了。
火沖一脈,門派非常多,卻規模都不大,最擅長制造東西。涉獵的范圍也很雜,什么精金、石器、火器、暗器、刀槍棍棒、戰盔鎧甲。不論什么東西,他們都造的出來。
朝廷高價采購,這天大的便宜,哪有讓一個門派占了的道理。于是火沖一脈眾多門派聯合上門挑戰,相約一個月后比鍛造,想要證明兵家的鍛造之術并不比火沖一脈好。軍器監也收到了消息,承諾獲勝的一邊,可以獲得未來三年的采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