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的競爭中,總會有一個位置成為所有競爭的焦點。
這次大選同樣如此。
北海決戰之前,葉東升與王青雷之間的競爭是核心焦點。
這樣的競爭持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雙方的活動都極為頻繁,甚至引發了東南集團內部的一些動蕩,可以說是讓外人看足了笑話。
如今北海決戰已經結束,這也就意味著王青雷自動出局。
但競爭的焦點沒有消失,而是隨著陳方青的空缺,競爭的焦點直接轉移到了內閣首腦的位置上。
太子集團如今已經沒有適合競爭這個位置的人選。
新集團崛起時間短,同樣沒這個能力。
萬年醬油的北方集團忙著跟新集團試探融合。
豪門集團暫時也推不出有競爭力的人選去競爭這個位置。
所有人都清楚,新一任的中洲首相,要么是出自學院派,要么是出自東南集團。
中洲議員,北海議長文思遠。
中洲理事,內閣次相華正陽。
目前這兩位是最有希望上這個位置的,各有優勢,各有劣勢。
論能力,兩人無論是誰,放在首相的位置上都是絕對合格的。
華正陽的優勢在于他已經擔任了一屆次相,更加熟悉內閣,上這個位置,等于是順勢進步,從副手變成一把手,不需要磨合。
他的劣勢則在于李華成會連任。
一二號人物全部出自學院派,無疑會讓其他人都極為不安,有不安,自然會有反彈,會遭到反對。
而文思遠的優勢則是他更容易獲得很多的支持。
豪門集團,新集團,北方集團,東南集團都比較傾向于文思遠上這個位置。
他的劣勢則在于所處的位置不如華正陽有競爭力。
但是如果學院派可以獲得太子集團的全力支持的話...
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現在的太子集團和學院派已經不是兩年多前的太子集團和學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