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久后,她收到offer,負氣出國。
在中央圣馬丁那幾年,盛凌希過得其實不算輕松。
那時她的英語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但到底比不上英語是母語的歐美人。
剛上大學時,她諸多不習慣,也跟不上節奏,好像當初剛回到盛家,那種迷茫和無助,還有同學曾偷偷嘲笑她。
好在,那些困難最終被她一一抗過。
直到大二下,盛老親自到中央圣馬丁找過她。
當時看見盛老的時候,盛凌希驚喜、酸澀、也五味陳雜。
但到底時過境遷,盛老也就從前的事向她鄭重道了歉,盛凌希也后知后覺地明白了當時盛老那般選擇的真實原由。
而離家在外這兩年,盛凌希也并非不會難過,也并非不會想家。別扭一番后終是軟下心腸向家里、向肖嫣打了第一通復聯電話。
而盛老也第一次向盛凌希吐露了盛家真正的處境。
她才知,原來“盛”,已經這么糟糕了。
沒錯,確如許多人所說的,“盛”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時尚品牌之一,是國內時尚界興起的領頭軍。是盛大的“盛”是興盛的“盛”。
可那卻是很久很久以前了,是過氣的繁華。
這些年,隨著圈內資源人脈更迭,快節奏的審美變革,新興品牌如雨后春筍。
“盛”等一眾老品牌自然受到資源分流與市場擠壓,處境頗為尷尬。
在大張旗鼓變革與守舊市場上,盛老冒險選擇了“變革”,他要在變革的同時開拓海外市場。而這決定自然遭到了“盛”老一輩守舊派股東的強烈反對。
所以他來了,來找盛凌希。
這個自小讓他頭痛、卻又引以為傲的孫女。
“盛”需要她,“盛”的未來也需要她。
盛凌希就此成為“盛”海外部的主理人。
不得不說,盛老的抉擇其實很有成效。
不過一年,“盛”在國內市場便有不小的回暖之勢,在海外市場業已為不少公眾熟知。
可好景不長,盛老的身體每況愈下,終于在半年前,“盛”品牌這場回光返照似的繁榮,隨著他的與世長辭而驟然崩塌
“盛”內部本就矛盾頗多。守舊派和改革創新派僵持對立許久,這兩年來改革派一直靠著盛老一人的領導才力排眾議走到今日。
而如今盛老去世,“盛”往年的資金鏈里還有不小的窟窿未補,幾大股東都想借著“盛”的最后一口氣賣掉品牌補上窟窿吃最后一份利。
盛凌希自然第一個不同意。
她站了出來,聲稱可帶“盛”走出陰霾。
如今秋季新款發布在即,她新設計出的一批新品還未問世,而她極有信心這批成衣的銷量會是歷季最佳,所帶來的利潤足夠填補資金鏈。甚至火爆市場。
那些老派股東便暫息旗鼓。
其實不少人是在等看她的笑話;
亦有不少人在背后支持著她。
可這時,一件事的發生,仿佛是老天徹底要將“盛”打入地獄永無翻身之日。
新秋設計稿,外泄了。
正如盛凌希所料,這批新款設計的確火爆市場。所以在設計稿外泄最初,便被各雜名、小牌品牌抄襲摹拓,所制成的成品也幾乎成了人人追捧的所謂“爛大街”貨。
稿件既已外泄,即便“盛”后續照常發布新品,所能帶來的市場利潤也一定打了不小的折扣。
而她原稿丟失,也無法貿然去告這些抄拓的雜牌品牌、去追責。
所以,她現在能想到的最佳也是唯一的辦法,便是找到一個與她設計風格相近的品牌,收購這批成衣。
她看中了saoh。
她要見到霍啟深。
盛凌希知道,“盛”這次,是無論如何都挽救不了了。
但是如果可以,她還是想做最后一分努力,拿到這筆收購費,補齊窟窿,然后給員工遣散補償。
也就不枉,盛家跟這么多年為了“盛”而殫盡竭慮的每一個員工,相識的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