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在武陵那夜。
本以為小狐貍要發難,不料她倒頭就睡,兵家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歸根究底就是攻心。
李壑顯然不如他家阿姒狡猾。
見李壑情緒發泄得差不多,他才放下杯盞“故李城主派人挑撥流民為難朝廷的人,是為了讓民怨能上達天聽”
李壑怔住了。
此刻他才開始正視這世家子弟。
他咬咬牙,道出實話“糧倉見底,豪族想把流民募為佃戶,但礙于朝廷法令不敢私募,不愿捐糧,也不讓流民進城。一昧鎮壓只會激起民憤,下官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您要怪,就怪下官吧雖說士庶有別,但庶族的命也是命因而下官也想求大人回到朝廷,能替這些百姓說幾句話。”
看著眼前梗著脖子不知變通卻一心為民的李壑,晏書珩想起那圓融周到卻奢靡殘暴的歷城城主,竟不知該作何感想。
他溫言道“有官如此,是民之幸。愚者不屑同流合污,智者則順勢下游,眼下就有一陣洪流,不知李城主可愿借此為民謀利”
李壑不大敢信“難不成還有我這大老粗能做的事”
晏書珩笑了“自然,且只您可以。”
從城主府出來后,已近黃昏。
破霧問晏書珩“長公子為何篤定朝廷會將收編流民之事交給
宜城”
晏書珩有意栽培破霧,頗耐心道因為地勢,收編流民只是個由頭,宜城往西是襄陽、建康,在此收編流民,可防止流民涌向建康及京口,京中會同意。且宜城周圍崇山峻嶺環繞,地勢易守難攻,又是北上北伐的一處捷徑,適合屯兵,且宜城周圍都是大郡,因地勢長期受大族忽略,可容我們尋隙而入。”
破霧不解“為何是李壑”
晏書珩笑了“李壑得民心,有過練兵經驗,且他是寒門出身。”
局勢初定,若其余大族領了這差事,朝中格局又會變化,這是眾世家都不愿見到的,眼下交給權力旋渦之外的人最合適。
破霧略一思量“李壑對士族多有不滿,想必也清楚您籌劃此事是為了家族利益,安置流民只是順手罷了,他如何愿意與依附郎君,暗中成為晏家的勢力”
晏書珩反問他“破霧以為呢”
破霧想了想,想起晏書珩常說謀之一事,謀的不是計謀多周全,而是人心。
是各取所需。
李壑心懷百姓,又是武人愿意練兵,即便從私心的角度,晏氏也能助他在這門閥把持朝政的局勢下站穩腳跟、實現抱負。
若城主不是李壑這樣赤誠的人,晏書珩也會換成這樣一個人。
黃昏時,晏書珩回到客棧。
阿姒正聽阿晟說起一路見聞,小郎君好奇問道“阿姐,易子而食是何意”
阿姒一愣,不忍回應。
城外流民的呼喊已足以讓人體會到天災無情,此時經一個四歲稚童口中說出“易子而食”的話,難言的悲涼縈繞心間。
她牽強地解釋著“阿晟聽錯了吧,姐姐只記得有句話叫易地而處”
易地而處。
她根本無法易地而處,不敢想象若自己身處那群流民間會面臨怎樣的遭遇。
“大哥哥”
小郎君出聲的同時,阿姒肩頭搭上一只手,來人俯身,下巴擱在她頸窩。
“我回來了。”
晏書珩變出兩塊蜜餞,其中一塊給了阿晟,哄他出去尋竹鳶玩,而后,他溫柔地將另一塊送到阿姒嘴邊“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