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處就是個小公園,公園邊上是一片小池塘,在昏暗的路燈下池子里黑糊糊的,彌生費了點勁兒才辨認出是一片荷花池,干枯的荷梗和殘破的荷葉縮手縮腳地拱在一起,又被點滴的夜雨打得東搖西擺,跟已經春意盎然花紅柳綠的公園顯得格格不入。
“醫院旁種荷花,可真稀奇注1。”一陣夜風裹挾著雨滴飄過來,彌生趕緊把衣領豎起來御寒。“不一樣啊,之前是代表三個人來向前輩道謝,現在是代表我自己。要知道,發現自己出現幻覺的那會兒,我可是連辭世詩都已經想好了。嗯就用松尾芭蕉的旅中正臥病,夢繞荒野行。”
咒術高專作為名義上的“宗教學校”,應教育部要求,同樣也會開設文化課程。乙骨的國文還不錯,他知道,這是松尾芭蕉的所謂“辭世詩”。
1694年,一代俳句大師松尾芭蕉病逝于旅途中的大阪,享年五十一歲。傳聞在他去世前的當晚,夜宿在一家荒野小驛中,旅館老板知道他是名震天下的“俳圣”,殷勤侍奉,臨入睡前還問他有什么要求,芭蕉說請你放一張紙一枝筆在房中即可。老板知道他的墨寶是連大名和將軍都喜愛的珍品,拿到文坊中去售賣可得到千金,不禁大喜過望,立刻照做了。第二天早上再過來請芭蕉去吃早飯時,卻發現芭蕉安穩合目躺在床上,沒有再起來。桌邊的小案上放著他一生之中的最后的作品,就是這句“旅中正臥病,夢繞荒野行”。
松尾芭蕉從一個貧窮農戶家的次子一躍而成為江戶年間頂尖的俳諧師,一夢五十年,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中仍然感覺自己在荒野中孤獨地徘徊。
而野崎彌生才十幾歲的年紀,何以在這個時候想到這句透著孤寒的俳句呢
“據考證芭蕉是因為腹疾去世的,這不就是吃壞了肚子么,我用這句可算是恰如其分。”彌生忿忿地握拳。“醫生說接下來好幾天都只能吃流食,也太可憐了吧”
原來是因為這個。
“野崎同學,別擔心,”乙骨有些哭笑不得,將傘往她那邊更偏了一些,免得透著寒意的雨水打濕她肩頭的衣物。“不會出什么事的。”
這時乙骨的手機響了起來,是白鳥監督發來的緊急任務通知。
“沒關系,今天我自己坐出租車回去吧,還要拜托前輩幫我記下車牌號等回去了就給前輩發信息,這一帶治安還是蠻不錯的。”
“好。”乙骨說,“我能問你一個問題么”
“問題”這話問得突然,彌生詫異地仰起頭來。“前輩你直接說就好了。”
“你提到的梅太郎是”
“梅太郎他是我的啊,出租車來了”
一輛出租車自遠方駛來,在停靠點緩緩靠邊,彌生大喜過望地把手捂在頭上小跑過去,乙骨只好撐著傘緊跟在她身后。
上車后彌生立刻將車窗降下半邊,沖著乙骨揮手告別,在無邊的夜雨中,女孩臉頰素白鼻尖微紅長發飛揚,濕潤眼瞳中倒映著世界瑰麗的光影,乙骨不自覺地也向她的方向揮了揮手。
“是我的”等到出租車帶著女孩朦朧的側影一起消失在視野,乙骨又重復著咀嚼了一遍女孩沒有說完的回答,無奈地搖頭,轉過身撥通了輔助監督的電話,“白鳥監督,陵德女子中學是么我現在就趕過去。”
天邊閃過一道銳利的枝形閃電,短暫地照亮天際,隨后又歸于黑夜。而黯淡的夜色中,大雨滂沱,仿佛無始無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