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思的證詞里說:“我最初也只為史密斯只是希望能和同行交流切磋,但真不知道是想打聽X-Sports的TPU研發方向,所以我也不小心差點成為幫兇。”
消息先出現在華夏的新聞輿論里。
全國科研界再次發出憤怒的咆哮:“大人欺負小孩子的事情都做得出來?”
“巴斯夫太讓人失望了!”
“誘騙不成,就改成明搶?巴斯夫就是這樣做到世界第一化工集團的?”
“做人不能太巴斯夫,太狠毒!”
這事,本來早已傳遍最高法的司法系統,但楊磊當時說的話,不能當成證詞,只能記錄成陳述,而且未經考證。
這種事司法沒辦法考證,所以上面默許媒體去挖掘。
如此大的爆點,媒體得到許可后,當然是想方設法的挖了。
張思思的證詞,成為最有利的佐證,將剛剛平息的華夏民眾的怒火,再次撩撥起來。
原來還有這種事啊?
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去誘騙,打壓,欺騙一個華夏民族小企業?
在華夏人的憤怒中,消息傳回徳國,終于爆炸了。
巴斯夫總部立刻調查此事,逼得華夏分公司的總裁,技術副總監史密斯,以及相關負責人全部辭職。
沒什么可洗的,如果巴斯夫否認,確實沒證據可以證明史密斯做過這件事。
但這將成為永遠的污點,巴斯夫將在華夏寸步難行。
還不如大方承認,但否認誘騙這個說法,堅持說成技術交流,咬死這一點,還拿出與許多公司進行技術交流的成功案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至于民眾信不信,只能隨緣。
不過這么一番炒作,X-Sports公司的TPU技術,已經被巴斯夫和阿迪達斯兩家公司證明,確實是世界頂級水平的技術。
那么兩個焦頭爛額的徳國公司,被迫吃下股價暴跌的苦果。
尤其是阿迪達斯,花巨額資金購買專利,花大價錢設計,請巨星宣傳的bounce運動鞋,只能被迫一上市就降價,降到和他們的adiPRENE+差不多的檔次。
瞬間逼格狂掉!
在北美,本來就遠遠不如耐克的市場份額,耐克45%,阿迪達斯9%,結果現在,耐克46%,阿迪達斯很可能連8%都沒有了。
除了自己倒霉之外,競爭對手也在奚落。
耐克公司就特別有意思,花大價錢在歐洲和美國的幾家重要媒體,整版地購買篇幅,讓體育評論員仔細分析耐克氣墊和阿迪達斯bounce,在貶低bounce連X-Sports都不如時,大大抬高自己的氣墊技術。
沒什么,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耐克不介意伸出手,將阿迪達斯給推到火坑里去。
阿迪達斯股價連續陰跌一個月,累積跌了24.5%!
誰都沒想到,一封傲慢的律師含,價值接近30億美元。
一個接一個陰雷,在輪番爆炸。
阿迪達斯華夏蘇洲分公司的所有高層,全部辭退,成為盛怒之下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