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劇院這家新開的劇院門口排起長龍,居然已經有嗅覺敏銳的黃牛票販子在隊伍里遮遮掩掩兜售起這出話劇的黃牛票。
排隊等候的人里有帶著稚嫩孩童的成年人或青少年,也有好奇驅使獨自前來瞧個新鮮的大人。
甚至還有幾個人是經過路口時,發現這里有條排成長龍的隊伍,非常心癢,于是在全然不知道這個隊伍是做什么事的情況下接上了隊尾。排到最前頭了,才發現原來這個長隊是在排隊購買話劇戲票。那有的人來都來了,排都排了,輪都輪到自己了,票也就買了,戲劇也就進去里頭看了。
再從劇院里走出來的時候,兩眼發亮,堅信這出新穎的所謂兒童話劇必能成為一個好話題,決心找熟人朋友親戚就這個話題好好聊上一番,能從話劇聊到兒童教養問題呢
森林奇遇記的消息一再傳播,口碑一再發酵。兒童話劇的風潮從彼得街區、瑪麗街區以及公園為起始點如蕩漾而起的波浪一樣不斷往更大更遠的范圍擴散開來。
街頭巷尾的孩童們日日嘴里都掛著“精靈伊萬”、“艾瑪”、“艾希”。
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家長都會用“挑食不健康”“挑食的孩子不能和美麗的精靈交朋友”等新型“恐嚇話術”,讓苦著臉的小孩把剩下的青椒或胡蘿卜塞進嗓子眼、咽下肚子里去。
倫敦甚至有新典故“孤獨的大石頭”與“替石頭流淚”誕生“深夜里孤枕難眠的人就像一塊孤獨的大石頭,等待另一位愿意替石頭流淚之人到來。”
向來嗅覺靈敏、動作迅捷的各大報刊雜志等紙媒,這回關于森林奇遇記的報道卻姍姍來遲。
倫敦戲劇愛好者近來,憑空現世的兒童話劇森林奇遇記引發了綿綿不絕的廣泛影響
本周周刊兒童話劇森林奇遇記為兒童教育與啟蒙開啟了嶄新的篇章
泰晤士河小報森林奇遇記是當前戲劇作品里少見的“清白”風格,卻意外吸引了更為廣大的群眾走進劇院
家庭女士森林奇遇記是一部充滿童真與美好的兒童話劇,正適合與孩子們一起的合家歡時刻
“哼哼”娜斯佳放下報紙,“這群舌燦蓮花的家伙什么時候夸起人來這么收斂克制了早前哪回不是能把任何一件60分的事吹噓成120分怎么輪到我們,就學會實事求是,替我們展現謙遜態度了”
今天劇院休息一整天,但話劇三人組還是聚到了幸運劇院。
王爾德的呼喚聲從劇院門外遙遙傳來。
“又來找你。”娜斯佳的語氣里透露著調侃,“他不會真看上你了吧”
菲利克斯確信不是那種“看上”“王爾德先生不是在追求我,只是在額、勸誘我”
就如同菲利克斯先前巴望著莎士比亞先生他們能對創作文學提起興趣一樣,王爾德先生也期盼著菲利克斯能對“變回絕美”提起興趣。
菲利克斯扶了扶鏡框,起身就要去門口瞧眼王爾德先生這次又搞了什么花樣。
“菲利克斯”科羅迪從里間出來叫住他,“前兩天紛紛來函的那些出版社的信,你都看了嗎這里有一通你的電話,是其中一家出版社打來的。”
“怎么不直接打我手機號”菲利克斯疑惑了一下,走向科羅迪先生的方向。
至于門外的王爾德先生,抱歉,還請您稍等一會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