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投石機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杠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系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桿原理將石塊拋出。
最早將投石機應用到戰爭之中是戰國時期的楚國,秦將李信攻楚時,楚軍準備了大量的投石車,就在秦軍渡河之時,天上的石塊如飛蝗而至,秦軍大敗。
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時,袁紹在曹營外筑起樓櫓,堆土為山,用箭俯射曹營。謀士劉曄向曹操獻計,設計出一種名為“霹靂車”的投石機,摧毀了袁軍的樓櫓,官渡的形勢轉危為安。
劉曄設計出來的霹靂車,已經是非常的先進了,可以拋射越大的石塊,射程也比之前的投石機要遠的多。
不過投石機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體積笨重,機動性差,一次只能拋射一枚石塊,如果想要達到較好的攻擊效果,就必須同時準備數量眾多的投石機。
而且攻城的時候,如果敵方事先有準備,在城墻上懸掛濕牛皮的話,可以瓦解投石機的進攻。
有鑒于此,馬鈞集畢生的所學,研究新式的投石機,他從諸葛連弩上面獲得了啟發,采用了輪式設計,在一個大木輪的上面,懸掛多個石塊,在使用的時候,機械轉動輪子,就可以將石塊接連不斷地發射出去了。
由于攻擊密度的增加,便使得敵方的防御捉襟見肘,顧東顧不了西,可以將投石機的威力發揮到最大。
馬鈞在朝為官的時候,就曾向朝廷上書,建議改進軍中目前使用的投石機,但朝廷對他的建議并沒有采納,這個計劃最終也就擱置了。
等到明帝駕崩,曹芳即位,正是大將軍曹爽主政之時,馬鈞雖然已經辭官致仕,但對改進投石機還是念念不忘,于是和傅玄商議,由傅玄帶著圖紙前去拜見曹爽,希望曹爽可以采納這個建議。
曹亮呵呵一笑道:“傅兄,這個圖紙可否借我一看?”
傅玄有些為難,畢竟這不是他的東西,在沒有得到馬鈞許可的情況下,又怎么可能隨便拿出來給別人看呢?
傅玄看向了馬鈞,馬鈞卻是點頭示意可以,但他的眼角,卻露出不屑的目光,似乎覺得給曹亮看一下也沒啥,這些官宦子弟,又如何能懂得機械。
于是傅玄將圖紙遞給了曹亮,曹亮讓阿福阿貴左右執著將圖紙展開,自己仔細地端詳起來。
馬鈞輕輕地哼了一聲,顯然曹亮看圖紙的方式讓他很是不滿,純粹是在裝模裝樣,不懂裝懂,這種人,馬鈞可是見的多了。
傅玄則問道:“怎么樣,曹兄,馬先生的大作精妙否?”
他原本以為曹亮會說出一些贊美的話來,那知曹亮一出口,差點沒把馬鈞給噎了半死。
“依我看,你這個發石機可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