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有些不太妥當吧?”曹亮看到自己的名字列在了公文的末尾,有些意外地道。
鄧艾在方案的后面署上了曹亮的名字,那就意味著這篇方案是兩個人共同創作的。
說實話,這個水利方案可是鄧艾的心血之作,也是他求取仕途的敲門磚,雖然曹亮給了他幾條建議,但遠不足以分潤他的功勞。
“曹公子見……見地深遠,慧眼如炬,補……補某之不足,這方案得以完善,曹公子功……功莫大焉。”鄧艾很是誠懇地道。
在鄧艾看來,曹亮給出的建議可以說是字字磯珠,整個方案完善了不少,比起原來的那個方案,幾乎是脫胎換骨一般,署上曹亮的名字,不光是對曹亮建議的肯定,也是對曹亮的一種尊重,所以鄧艾才毫不猶豫地在文案后面署上了曹亮的名字。
曹亮本欲婉拒,但心念一動,還是住了口。
鄧艾是如何發跡的?曹亮記得很清楚,就是鄧艾在一次進京述職之中,無意間與司馬懿接觸,司馬懿慧眼識英才,將他辟為掾屬,任用為尚書郎。
遇到司馬懿,可以說是鄧艾人生的一個轉折,從此他是青步平云,憑著自己的才干,扎扎實實,埋頭苦干,一步步地升到了征西將軍的位置上,最終得以滅蜀成功,成就不世之功。
當然鄧艾從人生巔峰到死亡的深淵,也就是僅僅一線之隔,滅蜀之后,被鐘會誣陷下獄乃至身首異處,鄧艾的遭遇讓人扼腕而嘆。
不過這是后話,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而現在,顯然鄧艾還沒有遇到他人生之中的伯樂司馬懿,也許此次前來洛陽,鄧艾便是得到了司馬懿的賞識才得以重用的,曹亮現在要做的就是截胡。
怎么截胡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讓鄧艾見到司馬懿,司馬懿那怕再慧眼如炬,也不可能沒見到鄧艾之前就想要提撥他吧,除非司馬懿能掐會算,算出鄧艾是一個名將。
只要自己想法阻斷鄧艾和司馬懿的相見之路,那么鄧艾就不可能再為司馬家效力了。
但阻止鄧艾和司馬懿相見,曹亮又不可能來硬得,總不至于把鄧艾捉起來,不讓他去見司馬懿吧?
而且看鄧艾興沖沖拿著這份方案進京的樣子,曹亮覺得忽悠他成功的幾率并不大,不讓他自己撞一撞南墻,他是不會死心的。
鄧艾對這份方案信心十足,他精心準備了多年,極為重視此次的上報,如果上頭能賞識的話,升個一官半職不在話下。
如果曹亮勸阻他此刻不要進京,那顯然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鄧艾在方案上留下了曹亮的名字,讓曹亮不禁是眼前一亮,這份方案如果所料不差的話,肯定會遞到典農中郎將司馬昭的面前,方案的內容會不會受到司馬昭的青睞曹亮不得而知,但如果讓司馬昭看到方案后面有曹亮的署名之時,絕對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別得不說,就憑曹亮這兩個字,就足以讓司馬昭斃掉之份方案了。